(文化萬象)傳承千年的侗族大歌唱響世界    周宣妮 駱飛

熱愛音樂的人對合唱、和聲並不陌生,但有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的自然和聲演唱形式卻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就是傳承了上千年,有著「天籟之音」美譽的侗族大歌。

聽過侗族大歌的人們,常用「清泉般閃光的音樂」來形容其和聲的美妙。這不僅是貴州侗族群眾沉澱千年的獨特音樂文化,還承載著他們對自然萬物的熱愛。

地處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縣肇興侗寨,是侗族大歌傳唱千年的主要地區之一,這裡也是中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享有「侗鄉第一寨」的美譽。逢年過節,侗家人都會身著節日盛裝,圍聚在鼓樓下、風雨橋上,高唱侗族大歌,歡慶美好生活。

仲春時節,位於肇興侗寨門口的田野上,金黃的油菜花隨風搖曳。站在錯落有致的田埂上,侗族男女身著節日盛裝,為到訪侗寨的人們演唱著曲調悠揚、和聲優美的侗族大歌《布谷催春》,給大家帶來「侗鄉第一寨」的春日問候。

「春天到,春意濃,千山萬樹綠蔥蔥;布谷鳥兒聲聲唱,布谷布谷快播種……」聽村民們用侗語演唱,不僅能感受到他們模仿布谷鳥惟妙惟肖的聲音,還能感受到他們「人勤春早,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

「《布谷催春》是侗族大歌中非常經典的一首,主要是展現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場景,也表達了侗家人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黎平縣侗學研究會副會長吳家佳說。

作為流傳於貴州侗族地區的一種古老的歌唱藝術,侗族大歌採取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和聲的形式,是一種民間支聲複調音樂,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會走路就會跳舞,會說話就會唱歌」是肇興侗寨流傳很廣的一句俗語,也說明這裡孕育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生活在這裡的侗族村民能歌善舞。

「在侗族地區,人們說『飯養身,歌養心』。」吳家佳說,侗族大歌口傳心授,既有敘事說理、傳情達意、教化育人等內容,也表達著崇尚自然、敬畏萬物、和諧友善等情感。

隨著《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電影全球熱映,電影配樂侗族大歌也火爆「出圈」。在《哪吒2》中,侗族大歌以其空靈聖潔的自然和聲,給觀影的人們帶來獨特的聽覺享受,也讓人們感受到中國非遺的獨特魅力。參與電影中「寶蓮盛開」片段配唱的舞樂蟬歌樂團也隨著電影的熱映逐漸被更多人所瞭解。

樂團成員、24歲的黎平縣侗族姑娘陸江柳說:「我從小跟著奶奶學唱侗族大歌,後來考入貴州大學音樂學院學習音樂表演。侗族大歌與國漫電影跨界合作,讓更多人看到了古老的侗族大歌也有時尚的一面。」

舞樂蟬歌樂團的負責人楊想妮說:「侗族大歌與《哪吒2》刻畫的東方奇幻世界完美融合,展現了史詩般的宏大感,這就是非遺與國漫碰撞出的驚豔魅力。」

這些年,侗族大歌也逐漸走向國際舞台,成為貴州文旅推介中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我去過很多國家和地區演出,從他們驚嘆的神情及發自內心的讚美中能深切感受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的意義。」吳家佳說。

黎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局長唐大才說,從非遺傳承保護到助推非遺走向國際,侗族同胞以侗族大歌為橋,跨越千年、跨越國界,向世界展示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彩的民族風情,讓侗族大歌等非遺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