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的七大誤區

 一、既然水果很有營養,那多吃也不會有問題。

 現代農業科技把水果變得很甜,人們常會不自覺食用過多。甚至有人為了減肥,不吃飯,改吃較多的水果。但事實上,食用過多的水果不僅會影響血糖,還容易有肥胖、脂肪肝等問題。

 這是因為水果的果糖為單糖,吃太多水果會讓血糖上升;而肝臟將多餘的血糖轉換為肝醣儲存,也會累積成脂肪肝。吃過量水果還會導致肥胖,一餐應以一份水果為主,不宜攝取過多。

 另外,也不建議把水果代替正餐的米飯,因為水果無法取代澱粉。減肥應是控制整體熱量,採取均衡飲食才能減得長久。

 二、有血糖問題的人,只要選擇不甜的水果,就可以安心吃?

 人們在買水果時,水果攤販一定會說他賣的水果肯定夠甜。鮮甜的水果確實很美味,但聽在高血糖患者的耳裡,可能會害怕,寧可挑不甜的水果。

 其實,水果吃起來的甜度和水果含糖量、升糖指數(GI值)是無法劃上等號的。越甜的水果也並不代表含糖量就越高,不管吃起來甜不甜,一份水果都是提供十五克的醣類。

 因此,如果你較在意血糖,就應該挑選一些GI值低的水果。因為在份量相同的情況下,低GI值的水果與其它的水果相比,可使血糖比較穩定。

 低GI值水果(少於或等於55):小番茄、蘋果、芭樂、柳橙、橘子、木瓜、櫻桃、梨子、葡萄柚、奇異果、草莓。

 中高GI值水果(大於55):熟香蕉、香瓜、鳳梨、葡萄、哈密瓜、西瓜、芒果、荔枝、龍眼、釋迦。

 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每次食用水果應以一份為上限,吃完水果後可測量血糖,飯後血糖與飯前血糖的差距應為30至60 mg/dl。若正餐後吃水果,使得血糖增加幅度過多,建議依照個人血糖情形,適度減少水果量至半份。

 三、喝現打果汁能代替吃水果

 現打的果汁很好喝,尤其是綜合果汁,喝一杯就能攝取到不同水果的營養。但是,有一點要切記,喝果汁不等於吃水果。

 因為將水果製成果汁後,它的營養素、纖維都會產生變化,營養成分也會相對下降,且果汁內的水果含量通常超過一整天的需求。若以喝果汁取代吃水果,容易攝取過量水果,造成肥胖、脂肪肝等問題。

 四、不愛吃蔬菜的人可以吃水果代替

 不少人害怕某些蔬菜的味道,例如紅蘿蔔、芹菜、青椒、苦瓜等等,甚至是不愛吃青菜,但喜歡吃水果。然而,蔬菜與水果是不一樣的食物,從營養成分、熱量,到體內消化代謝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水果絕不可以取代蔬菜的攝取,兩者都一樣重要。

 五、香蕉、橘子等水果,不用清洗,直接剝皮後吃也沒有問題

 香蕉是否都是直接剝皮後食用嗎?小心,這個習以為常的動作,其實可能會讓人吃下農藥。像香蕉、橘子、荔枝等需要剝皮的水果,一定要先清洗過再剝皮。因為水果表皮有農藥殘留,手去剝皮也會沾到農藥,如果再拿果肉吃,就容易吃下農藥。

 蔬果食用前,要先經過浸泡、清洗的步驟去除農藥:以流動清水浸泡十分鐘,表皮凹凸不平的蔬果再用軟毛刷清洗。如果可以,食用香蕉、橘子和荔枝之前,也最好稍微浸泡一下,會比較安心。

 而也有些人會用鹽巴、蔬果洗潔劑、醋、小蘇打或洗米水來清除農藥,但其實效果都不好。例如,蔬果洗潔劑若沒被沖洗乾淨,會殘留介面活性劑。因此,減少農藥殘留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用流動清水浸泡清洗。

 六、食用去皮的水果,就不用擔心吃到農藥了?

 大部分的水果都能去皮,可以避免吃到果皮上的農藥,但這樣不代表能安心食用。因為農藥分為接觸型農藥和系統型農藥:接觸型農藥多為水溶性,可經由水洗去除;系統型農藥是藥物會經由植物的根莖去吸收,清洗水果、去除果皮對去除此類型農藥的幫助並不大。

 專家指出,農藥有停藥期的概念,灑藥後,有些農藥要等二至三星期才可採收。所以,為了預防吃到系統型農藥,我們應避免購買一些搶著採收、搶種的蔬果。因這些搶收及搶種的蔬菜常被忽略噴灑農藥後的安全採收期,可能殘留較多農藥。因此,最好是吃當季盛產的蔬果。

 另外,吃水果不見得都要去皮,有些果皮的營養價值高,例如蘋果皮有很多好的營養素和纖維質。除了老人及三歲以下的幼童要吃削皮後的蘋果,一般人可以將蘋果浸泡清洗後,連皮帶果肉一起食用。

 七、局部爛掉的水果,只要切掉爛掉的部位,剩下的仍可以食用?

 水果若有局部爛掉、發霉,有些人會選擇削掉這些部位,再吃掉剩下的果肉,但其實此時黴菌可能已經滲透到整個水果中,這便等同於還是把肉眼看不到的黴菌吃下肚。正確的作法是,將有腐爛、發霉的水果整顆丟棄!而如果是剛撞傷的水果,則是可以將受損部位削掉後食用。◇

 (資料來源︰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