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構築大模型「熱帶雨林」 開源開放促創新生態

 【香港中通社上海二月二十七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滬生)近期開源大模型技術和產品加快突破,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和新空間。

 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沈向洋表示,伴隨著DeepSeek等中國大模型的開源,中國已經從原來的開源社區獲益者變成今天的貢獻者,相信會有更多中國團隊引領開源潮流。

 「滬產」大模型是中國重要的開源力量之一。截至二0二四年年底,上海已有約六十款大模型通過中國相關部門備案,數量位居中國第二。

 上海階躍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稀宇科技有限公司(MiniMax)等大模型企業在海內外市場上已「聲名遠揚」。階躍星辰在今年二月向全球開發者開源了視頻生成模型以及語音交互大模型兩款大模型。MiniMax在今年一月向全球開發者開源了兩款模型:基礎語言大模型和視覺多模態大模型。

 上海無問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夏立雪表示,DeepSeek作為開源模型,有望重構整個產業生態,引發鏈式反應,調動起跨越軟硬件和上下遊的生態。

 上海商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總監賈安亞稱,隨著行業整體訓練和推理成本的大幅降低,企業可以在相同的硬件上部署更大、更通用的模型。

 借此東風,上海計劃進一步完善開源開放生態系統,夯實「語料開放+模型開源」服務體系。

 上海已著手在算力、語料等方面積極備「糧草」。在剛剛結束的二0二五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上,模速空間、無問芯穹和上海儀電牽頭推出「模速空間算力生態超市」。據悉,該平台以算力普惠為核心,通過對接算力需求方與供給方,旨在突破大模型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算力瓶頸。

 在語料領域,上海也在佈局。上海庫帕思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重要的語料企業。該企業首席執行官黃海清告知,為了滿足大模型的多模態能力,語料要進行相應「進化」,該企業正致力於推進多模態語料的構建,為上海多家大模型企業提供語料支持。

 在上海的徐匯區,中國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已成為上海最火的大模型孵化器。

 「模速空間」於二0二三年九月底在上海揭牌,這塊最初僅一點三萬平方米的「試驗田」,如今已擴展至近六萬平方米,提供超二千個工位,今年上半年預計將達到十萬平方米的規模。

 「模速空間」也被稱為「AI超級工廠」。從業者可以「拎包入住」、享受梯度減免的租金優惠,在這裡心無旁騖地創業。更重要的是,這裡有大模型創新生態和「朋友圈」。拿台電腦,找個會議室,行業夥伴們就可以隨時在「模速空間」裡約起來。

 上海大模型生態發展有限公司(「模速空間」運營方)董事長楊晶晶稱,雖然「模速空間」亮相只有一年多,但人們能從中感受到行業發展的變化,「模速空間」最早吸引的就是大語言模型企業,慢慢向多模態(語音、視覺理解等)大模型發展,而且發展得很快。

 二0二四年,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四千五百億元人民幣,已經很火熱的大模型發展氛圍如今更添「柴火」,只待時機。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人工智能發展處處長潘焱指出,行業應用門檻的降低,對產業界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上海於二0二四年十二月發佈《關於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實施方案》,將抓住機會,推進「五(智能終端、科學智能、在線新經濟、自動駕駛和具身智能)+六(金融、製造、教育、醫療、文旅和城市治理)」重點領域及行業的應用落地,在算力、語料、大模型創新體系等方面繼續發力,加快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根據上述《實施方案》,上海計劃到二0二五年年底,建成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力爭全市智能算力規模突破10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進行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形成五十個左右具有顯著成效的行業開放語料庫示範應用成果,建設三個至五個大模型創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遊協同的賦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訓練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