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一口吃下的颱風 徐薏

在十一月的傳統非颱風季節裏,「桃芝」意外地打亂了澳門對於大賽車的精心籌備。這個之前在網絡上風暴資訊中未曾出現的名字,經過仔細查證後才得知,它是國際編號為2423的颱風,由朝鮮命名為Toraji,意指桔梗——一種朝鮮深山中的花卉,也是某知名品牌止咳藥的主要成分,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

關於颱風的命名,其背後有一段故事。一九九八年,在世界氣象組織於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颱風委員會會議上,決定由十四個委員國各自提供十個名字,交由設在日本東京的世界氣象組織區域指定氣象中心(RSMC)按順序統一命名。這樣的安排讓可能受颱風影響的地區都有機會參與命名,雖然「天鴿」、「山竹」等颱風的破壞力讓人記憶猶新,但一個引人注目的名字同樣也是一個宣傳的良機。

澳門也積極參與了這一命名活動,曾提議以「葡撻」這一澳門特色食品作為颱風名字,但遭到了香港代表的反對,該代表曾公開表示無法接受「葡撻襲港」這樣的新聞標題。

在這些名字中,像朝鮮選擇的「桔梗」(Toraji),氣象局在報道時往往更注重其音譯而非意譯。然而,澳門所選的一些名字卻頗具深意和趣味性。如「三巴」顯然是指澳門著名景點大三巴牌坊,「梧提」則是指某種蝴蝶。最為有趣的莫過於「貝碧佳」,它直接源於葡文名字Bebinca,意指一種牛奶布丁,這還是印度果亞的傳統甜品。鑒於果亞與澳門都曾為葡萄牙殖民地,且有不少果亞移民在澳門生活,甚至有說法在澳門的某些葡國餐廳還能品嘗到這道甜品。相比之下,「貝碧佳」這個名字無疑提供了更多值得探究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