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的心靈「擺渡人」

 【中新社瀋陽七月二十四日電】(李晛)「王奶奶,今天早上您是不是又嘗了嘗自己親手做的豆漿,配上那幾塊香脆的油條啊?」二十四日,老年人能力評估師胡愷在三十分鐘的「聊天」中便完成了對王奶奶的全面評估,評估結果為「自理良好」。他還建議養老機構多組織適合老年人的社交活動,讓王奶奶感受到更多溫暖與陪伴。

 近年來,中國老年人口快速增長。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中國發佈了《老年人能力評估規範》國家標準,為科學劃分老年人能力等級、精準提供養老服務提供支撐。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即依據相關標準,對老年人個體的自理能力、基礎運動能力、精神狀態等進行分析與評估。養老機構根據評估結果為老人制定不同等級的照護方案,政府根據第三方評估機構的結果確定補助標準,老人則可從中得到相應護理服務和補貼。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二0二0年發佈了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這一新職業。這一年,從瀋陽職業技術學院畢業一年的胡愷考取了老年人能力評估師證書。

 「評估不僅僅是技術的運用,更是心靈的交流。」胡愷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老人有豐富的經歷和獨特的情感需求,他需要用心傾聽老人的故事,感受他們的情緒變化。要通過同理心,更好地理解老人的需求和困擾,為老人提供更加貼心和個性化的服務。

 許多人與胡愷觀點一致。資深老年人能力評估師楊淑華認為,好的評估師除應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外,還要有愛心和耐心,真正關心老人。

 「我們會用智能穿戴設備監測老人的日常活動,通過數據分析評估老人的身體狀況。但這些技術只是輔助工具,真正的評估還是心靈的溝通。」「九五後」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王磊如是表示。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養老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這一職業也逐漸受到認可和關注。

 據了解,針對老年群體的多樣需求,中國多省市因地制宜推出創新政策。北京、河北、上海等地已確立老年人能力評估流程,各地正積極實施規範化評估措施,精準服務老年人群。

 例如,老齡化程度較高的遼寧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了三個省級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示範培訓基地,打造高水平老年人能力評估人才隊伍。遼寧省民政廳養老保障處副處長蘇敏表示,截至目前,遼寧省按照新版評估規範完成老年人能力評估逾八萬人次,示範基地的引領作用得到有效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