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視窗)時代的對話  青梔

青年結婚意願的減緩,從某種深層意義上講,亦體現了對未來世代負責的態度。世人所執著追求的,往往是冰冷的數字堆砌,這些數字一旦攀升,便化作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然而,這背後,是否也隱藏着一種無形的惡性循環?現實中,雙職家庭已成常態,大多數父母早出晚歸,孩子的照顧多數交由保姆或隔代親人,電子產品成了他們的「奶嘴」,保姆甚至比父母更親近。親子關係的疏離,教育責任的轉嫁,無不讓人憂慮。夜幕降臨,小學生在補習班身影遲至夜晚九點十點,中學生更甚,直至深夜仍未歸家。試想,若我身為孩童,這樣的生活何以言幸?家庭矛盾與衝突的陰影下,孩子的安全感與自信心逐漸消磨,自殺率的年輕化趨勢,無疑成為了社會悲劇的一個鮮明注解。面對這樣的世界,我不禁沉思,該如何向他們展現這世界的美好,讓他們相信,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婚姻,作為生命延續的溫柔橋樑,從不應是令人畏懼的彼岸。構建一個家,本應是溫暖與幸福的發源地,只是我們在這條路上,卻時常被對未知的恐懼所絆。我們渴望為下一代提供最佳的一切,卻在這個日新月異、挑戰重重的世界中,感到力所不及。我們質疑自己的強大,擔憂是否能成為他們堅實的依靠。

我無法代言每一個青年的心聲,但願能表達我們這一代的獨特節奏。正如古代十多歲便成家立業,那並非對錯之爭,而是時代使然。現今社會,對年輕人的期待日益增高,我們在就業、經濟條件等方面力求達到一定標準後,方敢考慮婚姻的殿堂。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婚姻並非人生的終點,更不是唯一的答案。單身,亦是一種選擇,一種對自我價值的堅守。社會應以包容與理解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的生活選擇,而非以固有標準苛責評判,才能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地邁向屬於自己的幸福之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