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造節」促消費 年中滬千場活動成效幾何?

 【香港中通社上海五月二十二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莊滬生)五月,上海連續第五年「造節」,以大小千餘場活動迎來年中「消費季」。「五五購物節」「信息消費節」及國際咖啡文化節先後開啟,持續一至兩個月不等,同時「新招」頻出,刺激消費。上海為何要如此集中地「造節」?數以千計的活動對提振消費究竟效果幾何?

 回溯上海「造節」歷程,「五五購物節」首創於二0二0年,作為疫後引領消費回補、促進市場潛力釋放之舉措,兩個月內收獲了線上線下逾五千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消費成績單;同年,首屆信息消費節作為「五五購物節」的重要組成部份於五月十七日登場,一個月內帶動消費額三百九十九點六億元。

 到二0二三年,第四屆「五五購物節」帶動線上線下消費逾七千一百億元,信息消費節則帶動信息消費增量突破四百五十億元。今年,首屆國際咖啡文化節也作為「五五購物節」的標杆性活動之一同期開幕。

 不難看出,「造節」確實為上海提升經濟效益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究其原因,一方面,五、六月有「五一」和端午兩個小長假,加之氣候宜人,出遊增加,以消費節形式將這些要素串聯起來,大量的新品首發、創新模式、營銷活動集中出現,可以有效吸引消費目光,加速消費決策。

 另一方面,看似目的相似的節慶活動,卻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和功能。「五五購物節」的十幾個標杆性活動,分別聚焦於全球新品首發、全天候經濟、品牌經濟等不同層面,很多新生品牌首度曝光,大量進口商品和國內外品牌參與其中,攜帶最新產品直面消費者。

 而信息消費節則更注重推進信息科技向新型消費「賦能」,并讓更多市民有機會參與體驗新場景、新科技、新消費。例如今年信息消費節期間,四十個元宇宙重大應用場景完成數實兩端的對接簽約,一批新型信息消費示範項目發佈,滬港兩地共建共享暢通雙城項目合作、資金和人才回流渠道的「海外倉」等,都在為上海進一步以新質生產力促消費、強經濟樹立典範、鋪路架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海的「咖啡文化周」首次升級為「國際咖啡文化節」,融入二季度消費節慶。業界人士指出,上海是全球咖啡館數量最多的城市,國際化的節慶,可讓更多咖啡產品及文化進行創意靈感碰撞,不僅形成新消費品、引領新模式,也可讓咖啡成為上海的又一張全球化城市名片。

 可以說,如今上海「造節」實則已

 超越了促消費的範疇。一是以「節」促創新迸發,無論是跨行業互鑒、新科技應用、還是新場景開發、新產品曝光,越來越多的新消費點據此形成,增加市場活力和想象空間。

 二是以「節」促市場優化。在「五五購物節」整體規劃下的「一盤棋」,不僅為很多促消費的新設想新舉措預留了試錯空間,也便於在不同角度和層次上持續完善相關政策供給,如集市夜市管理、離境退稅、境外遊客便利支付等,為建設更優良的國際商業生態提供有效方案。

 三是以「節」促內外開放。當下,「五五購物節」不僅聯動長三角多城市,同時也成為與十一月進博會相呼應的年中全球新品新店「首發盛會」。今年「五一」假期,逾二百家首店旗艦店落子上海,近三百個國內外品牌舉辦了首發、首秀、首展活動。境外遊客客流超十萬人次,相比二0二三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六十二點二。

 上海顯然已從中嚐到「甜頭」。其官方透露,「五五購物節」結束後,還將舉辦首屆「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作為全球商業之都的上海,將如何再推消費新浪潮,頗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