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的氛圍,孤獨的人(下)——觀澳門戲劇《地下室》有感  上海戲劇學院研究生 呂亮

 首先,劇中的人物關係和身份亦真亦假。吉德說自己有一個妹妹但多年前去世了,可他卻不回答妹妹何時、怎麼去世等問題,這不經讓人懷疑吉德是否真的有妹妹。可緊隨其後,扮演羅絲的演員幻化為了吉德妹妹在音樂中翩翩起舞,這又讓觀眾感覺妹妹似乎是存在的。劇中的赫德也讓觀眾感到疑惑,他沒有台詞,也沒有露過正臉。羅絲為了嚇唬盲人賴利假裝自己就是外出歸來的赫德,此時扮演羅絲的演員一人分飾兩角,在毆打賴利致死後,她仍分飾兩角地表現羅絲向丈夫尋求安慰的情節。赫德是真實的?還是羅絲的臆想?模糊的人物留給觀眾多重解讀的空間。

 其次,人物對話相互矛盾、答非所問。如羅絲告訴桑茲先生很久以前自己去上樓看過,這說明她在樓裡住了挺久了,可桑茲先生卻反問:「您住這兒時間還不長吧?」以及之後羅絲和吉德也只顧各說各的。前後矛盾的情節、不確定的人物關係和身份使該劇始終籠罩在模棱兩可的疑雲中,作品隱喻了現實中的混亂與荒誕,將生活自相矛盾的一面無限放大。

 三、孤獨的人

 劇中的人物彷彿都生活在只屬於自己的孤島上,人和人完全隔離,沒有效交流,更不存在互相理解。導演對品特原劇進行了改動,增加了戰爭背景,戰火連綿的極端環境使作品更具孤立無助之感。加之配樂採用了一位樂手獨奏小提琴的形式,如泣如訴的弦樂進一步加深了作品的孤寂感。

 劇中羅絲很關心丈夫,可赫德卻從未回應過她,二人也沒有任何肢體接觸。導演的改編使原劇中本會出場且和羅絲有交流的赫德變成了羅絲自導自演,只有在羅絲的幻想中,赫德才開口和她說話,還會擁抱她,這樣的設計凸顯出羅絲的孤獨。劇中的桑茲夫婦同樣身處不幸的婚姻中,丈夫否定妻子,妻子反唇相譏,毫無溫情可言。在無愛的婚姻生活中男女雙方無法得到對方的情感回應,他們或用沉默掩蓋內心的孤獨,或通過謾駡對方來減輕痛苦,這是對現代社會中失去熱情和愛的男女婚姻的真實寫照。

 此外,該劇還描繪了獨居老人寂寞的生活狀態。在寒冷的冬天沒有人能為獨居的老人吉德泡杯熱茶,他只能靠回憶過去來消解孤獨感,伴隨著小提琴獨奏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華爾滋》,他的妹妹翩翩起舞,觀眾仿佛看到了他口中那「過去的好時光」,可回憶很快戛然而止,只剩下火爐裡傳來了火柴燃燒的劈裡啪啦聲。作品展現出了現代人寂寥的生活狀態,人與人失去信任,交流充滿隔閡,「愛」早已變成了一個不敢叫人奢望的字眼。

 《地下室》劇組由非職業演員構成,他們的表演真誠質樸,深深打動了上海觀眾。演後談中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爭相發言,高度肯定該劇的演繹,這部話劇給予我們震驚與思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