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千里赴渝尋親 父子兩代人夙願終實現

 【中新社重慶四月十三日電】(作者梁欽卿)來自台灣的唐啟明一走出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便看到舉得高高的紅色牌子,上面的黑色毛筆字寫著「歡迎堂弟唐啟明回家」。舉著牌子焦急等待的兩人,正是唐啟明的堂兄和侄兒。初次見面卻像是久別重逢,看著眼前的大陸親人,唐啟明瞬間淚目,感嘆「這麼多年,終於完成了兩代人的夙願」。

 唐啟明的父親唐友儀祖籍四川省合川縣(今重慶市合川區),於一九四九年遷居台灣。之後,唐友儀在台灣結婚,先後生育唐啟聖、唐啟明二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唐友儀與老家親人取得聯繫並互有書信來往,就在他準備回大陸探親時,竟意外查出身患癌症,最終未能成行,帶著遺憾離開人世。

 回家的心願從父親那裡傳到了兒子們心裡,這份血脈相連的故鄉深情成為唐啟聖、唐啟明兩兄弟心中的執念。從那時起,他們二人就開始尋親之旅,但苦尋多次無果。「父親和大陸親人的書信,每一封上都有父親的淚痕,我們都會反覆看。」唐啟明說。

 二0二四年一月,唐啟明在網上聯繫到重慶市合川區公安民警,請求幫助尋找大陸親人。了解此事後,合川區公安局民警彭勇立即與唐啟明取得聯繫,開展尋親工作。

 由於唐啟明提供的線索比較明了,本以為這條尋親之路會比較簡單,然而事實並不樂觀。彭勇查遍合川區乃至重慶市範圍,都沒有查到相關親人的信息,聯繫相關部門查詢也一無所獲,看似簡單的尋親遇到了瓶頸。於是,彭勇把排查重點確定在唐氏家族範圍內,發動基層幹部、熟人朋友和熱心民眾助力尋親,嘗試多渠道多方式推進。

 「唐踐義、銀秀鳳是我的曾祖父母,伯祖父唐志厚於一九四九年去台灣了。」二0二四年二月一日,合川區三匯鎮大田村居民唐仁偉看到尋親信息後,立即聯繫到彭勇。隨即,彭勇找到唐仁偉的父親唐友潤。

 唐友潤表示,祖父母原住在合川縣響水鄉大田村,均已去世多年。他們共生育三子三女,長子唐志厚去了台灣,二子唐志德亦即自己的父親和三子唐志猶也已去世,目前只有八十三歲的么女唐志玉還健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那時父親和三爸唐志猶都還健在,台灣的伯父與老家還有書信往來,伯父患病後便斷了聯繫。」他說,他們也曾託人幫忙尋找聯繫唐志厚,終是石沉大海。

 在唐友潤家裡,還留有一沓唐志厚從台灣寄回家的信件和照片,雖然信箋紙已經泛黃,照片也有些模糊,但保存還算完好。其中一封信裡,唐志厚講述了自己改名唐友儀的情況。唐友潤指著一張四人照片說:「這就是伯父一家,即唐友儀夫婦和兩個兒子。」

 「你手中怎麼會有我們的全家照呢?」彭勇將這張四人合影發給遠在台灣的唐啟明,電話那頭,唐啟明的音調瞬間變了,「找到了!終於找到了!」「我立即安排時間,盡快回合川與親人團圓。」

 「這麼多年,我們兄弟大陸尋親都沒有成功,幾乎快絕望了,沒想到這次這麼快就找到了。」四月十一日飛抵重慶並見到大陸的親人後,唐啟明表示,相信隨著兩岸不斷融合發展,文化交流進一步推動,一定會有更多台胞像他一樣回到大陸尋根,續寫跨越海峽的血脈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