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鏖,粤音「奧」(ou1),又音「敖」(ngou4),其含義為:一. 古代一種溫器。也作「䥝」。《廣韻‧豪韻》。二. 激戰,苦戰。《漢書‧霍去病傳》:「合短兵,鏖皋蘭下。」三. 激烈。如:鏖戰。《新唐書‧哥舒翰傳》:「翰自城中馳至鏖鬭。」 四. 熬,久煎。宋蘇軾《老饕賦》:「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湯鏖。」 五. 喧擾,吵鬧。宋黃庭堅《仁亭》:「市聲鏖午枕,常以此心觀。」
41. 鏕,粤讀「奧」(ou1),又音「敖」(ngou4)。同「鏖」。「鏕」讀「六」(luk9)。「鉅鏕」也作「鉅鹿」。古郡、縣名。秦置。治所位於今河北省平鄉縣境。
42. 麒,粤音「旗」(kei4)。《說文》:「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从鹿,其聲。」與「麒」相關的組詞及含義為:一. 「麒麟」。1. 古代傳說的一種仁獸、瑞獸,形狀像鹿而獨角,尾像牛尾,全身生鱗甲。2. 喻傑出人物。3. 漢殿名。《文選‧班固〈西都賦〉》:「金華玉堂,白虎麒麟。」二. 「雄麒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獸則麒麟角 ,騊駼橐駞。」司馬貞索隱:「張揖曰:『雄曰麒,雌曰麟。』」
43. 麟,粤音「倫」(loen4)。《說文》:「麟,大牝鹿也。从鹿,粦聲。」與「麟」相關的組詞及含義為:一. 大雄鹿。漢張衡《東京賦》:「解罘放麟。」薛綜注:「大鹿曰麟。」 二. 麒麟。《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杜預注:「麟者,仁獸,聖王之嘉瑞也。」三. 雌麒麟。《太平御覽》卷八百八十九引何法盛《徵祥記》:「麒麟者……牡曰騏,牝曰麟。」四. 通「鱗」。鱗甲。《山海經‧北山經》:「(汾水)其中多鮆魚,其狀如鯈而赤麟。」郝懿行箋疏:「麟、鱗聲同。」五. 麟州的省稱。故治位於今陝西省神木縣北。(一百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