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文稱內港下階段近十六浦工程將封新馬路路段 呼籲市民用點耐性捱至後年

 【專訪】內港工程持續未停過,不少議員亦繼續成為施政方針追問焦點。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回應時坦言,目前仍未到「最衰階」,下階段近十六浦的工程,將「封埋」新馬路的路段,「會比今日更差」,他呼籲公眾「比啲耐性捱到二零二五年」。

 他又表示,政府短期內不考慮興建擋潮閘,待內港工程完成再作檢視,透過仿真研究做多些模擬,再看有否需要興建。

 羅立文直言,「道路交通法」修訂案會「好難傾」出結果,因為交通問題人人都係博士,人人都有意見。」但「道路交通法」修訂案已列入今年立法規劃,下月會來立法會介紹,相信「有排傾」。

 就七個公共停車場調升泊車費。羅立文表示,(公共)停車場泊車費於二零一五、二零一六年至今未調整過,全澳現時約有七十個停車場,而現時只調整的七個停車場僅佔百分之十,當中六個仍在研究,未有落實加價的時間表。他又稱,過去疫情三年期間,澳門多了四千五百部車,車輛每年逐步增加,車主是否「真係俾唔到停車場費用」?

 另外,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透露,未來將分階段興建一組串聯式行人天橋,連通筷子基運順新邨與信步閑庭(Donki)一帶;而林茂海邊馬路及蘭花前地兩條行人天橋進展順利,預料明年(二零二四年)第二季可完成。他又稱,若要貫通林茂空中走廊仍需有關地段私人業權人配合,當局會密切溝通推進。

 林煒浩又表示,有關大潭山隧道工程計劃明年啟動,隧道一邊連接第四橋,另一出口連接機場大馬路,亦可向西到金光大道。

 另外,羅立文又解釋為何內港碼頭內的商鋪需要繳付較過往高五十倍費用,指出過去內港碼頭商鋪劃在「水位線」繳費較平,但自從二零一八年劃出澳門海岸線後,有關商舖被納入「陸地」內,需要「依法施政」,按土地法執行,每年需繳交(申請土地佔用准照)費用。

 立法議員高錦輝關注氣象局改組後在提升雨量等氣象預測準確度的具體工作。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回應時稱,不要希望氣象局改組後會有很大進步,因為人員數量和工作內容基本不變,唯一是優化內部安排,並指出「雨好難估」,希望市民理解。

 另外,羅立文在立法會施政辯論會議上稱,CTM合同(政府與澳門電訊簽定的公共電信服務特許合同)下月(十二月三十一日)屆滿,這是「最緊要和趕」的工作,因此短期內不會考慮推動《電信法》。

 立法議員施家倫關注本澳如何建設低碳城市,配合國家的雙碳目標。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表示,澳門直接、間接排放,外購電力佔百分之六十,本地發電佔百分之十,陸上交通佔一昐之十三,以上均是比較大的排放源頭,未來可針對性地把外購電力的陸電比例提高,本地發展會用碳捕集技術,推動電動車以減少陸上交通的排放,從而達至配合國家雙碳目標。他又稱,當局針對大型活動有減廢指引,會展活動的減廢和分類處理指引等。

 有議員關注粵港澳承辦二零二五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相關準備工作。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稱,東亞運體育館的三項修葺工程,其中一項已於年內完成,其餘包括周邊渠網沉降老化和測試天面漏水情況等,預料明年(二零二四年)下半年完成全部更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