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海岸線)可愛的殺馬特 何志峰
如果家中有青春期的少年,大概會知道這些少年會有一些特定的「變化」:精神可能不集中、大腦混亂、情緒都不穩定,身為少年的脾氣會讓他們更容易和別人衝突等等。這些屬於青少年的照顧,紀錄片中沒有描述。可能少年工人的關注,還來不及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議題上發揮,更直接的觸及勞工權益的部分,已經沒有基本的保障,克扣工資情況也嚴重,甚至高達七、八千元,老闆說不給就不給,勞動環境差到有毒害甚至肢體傷殘也沒有醫療,更不要說保險。這些勞動基本權益描述,紀錄片一項也沒有放過。
畢竟是青少年,有同儕之間建立認同的需求,雖然紀錄片沒有明說,但「殺馬特」的迅速擴散說明了他們互相需要。「殺馬特」是甚麼?Smart!「士馬特」不夠霸氣,「殺馬特」 就不同了。這就是世上普遍青少年的成長歷程啊。
乍看之下,「殺馬特」們會被以為是八零年代西方龐克的劣化版,衣著誇張,頭髮配色大紅大綠,毫無協調,沒有「美學」可言。然而,這種美感,他們也說得非常直白,自稱是「非主流」,外人看就是怪。為了維持這種「非主流」髮型,花光月薪弄頭髮不止,還得三天坐着睡覺以免弄塌了髮型。對於這種「不正常」的 妝扮,很容易被歸類為「壞孩子」,但這正是他們想要的。在他們的生存環境,當乖孩子沒有好處。將自己弄得張牙舞爪,讓人懼怕,反而有一點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一點一點地擴張。從而獲得更廣泛的關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