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與華清池  圖文/翹翹

 面前是華清宮內楊貴妃白色的大理石雕像,而雕像是模擬楊貴妃沐浴時的情景創作,相信男士們難免會產生一絲絲遐想。

 全身赤裸的楊貴妃,豐滿圓潤,腹部微脹,胸部堅挺,頭髮、頸、手略配飾物,肩膞輕披羅紗,僅僅遮住下體,眉宇之間,含情脈脈,風情萬種,雕像展現了楊貴妃出浴的香艷形象,性感撩人。而腳下水池的造型,取材於唐玄宗為楊貴妃所修建的海棠湯。

 白居易形容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則說她是「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楊玉環天生麗質,有優越的教育環境,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能歌擅舞,同時善彈琵琶。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描述其為:「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白居易的詩句描述,好似其偷窺了楊貴妃出浴的情景一樣。絲丹縷素,輕紗絹扇,一股浴後的清新麗質之姿態,體態婀娜之風韻迎面撲來,妍雅芬芳又精麗絕妙。

 玉帛相見讓人浮想翩翩,難怪唐玄宗這個一國之君,也無法抗拒面前愛妃的誘惑,三千寵愛在一身,情不自禁,墮入溫柔鄉,緃情於色慾之中。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兩人只躲在華清宮,觀舞享樂,仿如人間仙境,唐玄宗李隆基完全不去處理朝政及忘記關心國家事務。

 正是紅顏禍水,當時正值天寶年間的「安史之亂」,安祿山和史思明帶著15萬兵馬向京城長安進軍,長安隨即失守被安祿山攻入,國家一片混亂,朝廷官員及民間老百姓均認為,禍國殃民,罪魁禍首是楊玉環楊貴妃。

 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楊貴妃堂兄)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在經過馬嵬驛時,隨駕禁軍軍士,發動兵變,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以平民心。迫於無奈,楊國忠被凌遲處死,楊貴妃亦被唐玄宗賜予絞刑。

 但有這樣的民間流傳,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而在馬嵬驛被縊死的,不是楊貴妃,只是一個普通的侍女,據說當時的軍中將領看見楊貴妃的美貌,在惻隱之心下,不忍殺之,遂以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其親信偷偷護送向東南逃走,於海邊坐船揚帆出海,最後於日本上岸,楊貴妃逃過一劫,沒有香消玉殞,隻身去到日本的山口縣落腳。

 七十年代日本著名藝人山口百惠曾於2002年向傳媒表示,她是楊貴妃的後裔。

 日本本州島西北,山口縣一條叫久津的小村子,出過兩位眾人皆知的人物,一個是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另一個就是中國唐朝的楊貴妃。

 但正史與野史中都沒有記載及提過楊貴妃曾經有子女,因此關於山口百惠是否是楊貴妃的後裔則無從稽考。

 但楊貴妃沒有被處死,則有一點端倪,馬嵬坡上找不到楊貴妃的遺體,就眾所周知,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這麼一段暗喻:「天旋地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華清池位於西安臨潼驪山北麓,是唐代華清宮內的溫泉浴池,以溫泉和風景秀麗著稱,更因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而名聞於世。

 驪山腳下的華清宮始建於唐初,是各皇帝夏季的度假勝地,至唐玄宗年代更加大興土木,加建行宮,大型浴池,豪華宮殿等設施,成為他與寵妃的夏日皇宮,這時段的華清宮是最富麗堂皇。

 可惜於「安史之亂」之後,華清宮遭到嚴重破壞,無人打理,變得日漸凋零。直至1982年於該遺跡進行考古發掘,才發現楊貴妃與唐玄宗共浴的御用浴池「海棠湯」。

 「海棠湯」建於唐天寶(公元747年),因其形狀酷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又因唐玄宗寵爱楊貴妃,專供貴妃沐浴而建,亦稱「貴妃池」。

 華清宮與兵馬俑相毗鄰,遊客通常上午去參觀完兵馬俑,接著下午就去華清宮,兩個景點有穿越巴士連結,華清宮門口還有地鐵站返回市區。

 華清宮內的九龍湖,每晚還會上演大型的史詩式舞蹈劇《長恨歌》,300多名優秀的演員,通過高科技營造璀璨艷麗的場景,帶領現場2000多位觀眾進入時光隧道,重現大唐盛世的奢華與繁盛。

 可惜暑假的西安太多遊客,一票難求,我也緣慳一面,未能買到當晚的門券。◇

 (西安遊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