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鐵回應:列車禁飲食,喝水是飲的一種 乘客喝水收「罰單」引熱議

 【中新社北京七月三十日電】近日,江蘇南京一女子因在地鐵車廂喝水被開「罰單」,引發熱議。

 南京地鐵回應稱,列車上禁止飲食,喝水也是「飲」的一種,發現後會做出相應處罰。主要考慮到在地鐵上喝水、飲料等時如果灑落到地面,容易使乘客滑倒,也擔心會招來蟲子咬斷電路,影響行車安全。

 「如果乘客不舒服,可以隨時下地鐵,站台是可以喝水的。」南京地鐵工作人員表示。

 據報道,涉事女子在社交平台發佈了一張因她在南京地鐵三號線車廂內喝水而收到的「罰單」,之後又稱自己喝的不是白開水,而是瓶裝飲料。因為是第一次違規,所以當時只是被工作人員警告了,並未被罰款。

 今年三月,也有乘客在南京地鐵喝酸奶被「開單」。南京地鐵方面當時回應稱,是「告知單」而非「罰單」。

 有記者以普通乘客身份致電中國內地十家地鐵公司的客服熱線,面對「地鐵上能否喝礦泉水」的問題,其中有四地客服人員明確表示「不可以」。其他幾地地鐵客服人員則表示,可以喝水或者喝飲料,但不能吃東西,因為當地的規定是「禁止進食」。還有多位客服人員強調,嬰兒等特殊人群除外。

 地鐵車廂裡能不能喝水,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尊重,但不理解」「沒有吃零食、喝飲料,為甚麼水也不可以」;還有網友認為,「既然有規定就要遵守。有些人把水灑在地上,乘客滑倒致傷地鐵會有責任,所以禁止喝水也可以理解。」

 湖南日報評論指出,禁止在車廂內飲水不僅是為公共環境考慮,也是為了乘客安全。在時有顛簸的車廂內喝水,容易造成乘客口舌與瓶口磕碰甚至嗆水,而飲用水灑出不僅增加了地鐵清潔負擔,還容易造成其他乘客滑倒,各種隱患確實存在。

 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教授尚重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許多城市的地鐵公司有相應的運輸規定或乘客守則,其中有些條款是關於乘客的禁止行為。這些原則上屬於道德提醒,規定可以剛性,但執行層面需要柔性。

 光明網評論認為,規則總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整、修正。在制定和實施地鐵乘客規則時,既要堅持以人為本,從最廣大乘客的切身權益、感受出發實施管理,也要堅持規則至上,對於干擾其他乘客、擾亂公共秩序的不文明行為堅決予以制止,讓違規者付出應有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