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路心語)最好的獎賞  思正

 一九八八年,在杜嵐校長的支持下,李觀鼎老師帶領語文科組創立萌芽文學社。一九九三年,《萌芽報》應運而生。一九九七年,《澳門濠江中學優秀作文選》橫空出世(以下稱「文選」)。從報紙到期刊,文學園地逐步擴大,濠江學子如春起之苗在茁壯成長,至今已是碩果纍纍。不能不說,這離不開郭裕中老師、閆紅主任、高榮良老師、錢克建老師、姚建華老師、張育增老師等前輩的辛勤耕耘。

 路非自行不知遠,書非親編不知難。二00九年,在高榮良老師的帶領下,我以責任編輯的身份參與校對工作,從此便與文選結緣。二0一七年,我接任語文科組長,編輯《萌芽報》和文選便成了份內的事。《萌芽報》一年出版四期,外加四期專刊,平均每月出版一期,像是打運動戰。而文選按慣例每年出版一輯,然而從選稿、排版、校對、插圖、出版到派發,涉及面廣,動用人多,像是打持久戰。無論是運動戰還是持久戰,每場仗都要打,畢竟前輩開拓好的陣地,不能因我而失守。在拜讀了過往文選的所有序言後,我更覺得編文選是責任,更是使命!

 掐指一算,這是我第六年編文選了:走過《崇山》,嘗過《清泉》,游過《碧海》,賞過《疊翠》,聞過《凝芳》,如今迎來《瀲灩》。「瀲灩」讓我不由得想到蘇軾的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他筆下的西湖就如西子,無論是晴還是雨,「淡妝濃抹總相宜」。近年,在美術老師梁雄思老師的精心設計下,素雅的文選配上美觀的封面,不也如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嗎?然而,我總希望它來得更美,美得賞心悅目。在老師們的提議下,為了賞心,文選編排延續了以往的選稿原則,首選獲獎作文,習作次之,不過歸為七類,打破以往「獲獎篇」「習作篇」「詩歌篇」的格局;為了悅目,文選變豎排版為橫排版,方便讀者閱讀。當然,我更希望文選能展現濠江學子的精神、能力與志趣。

 一是作文與做人並重。錢谷融先生曾提出「文學即人學」,教導學生做人要正直、誠懇,因為「人品比文品更要緊,人格比才學更寶貴」。我想,文選篇章雖然稚嫩,但是能夠流露出學子的真性情。不得不提的是,濠江中學一直堅持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澳門社團也常透過中文寫作,培養學生的家國情。「家國情懷」一輯收錄了學生對祖國、對澳門的情思。譬如,黃道乾同學在《古木參天靠樹根,國運昌盛靠文化》中以巧妙的設喻、縝密的思路,闡述了文化安全之於國家民族生存、發展的意義,展現了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擔當精神。鄧小雪同學在《兩岸情中國夢》中以相思樹起興,訴說了退伍老兵無緣回鄉探親的故事,對台灣回歸發出深情的呼喚。「青春詩語」一輯收錄了校內感恩節征文比賽的獲獎詩歌,學生通過凝練的文字、優美的意境表達了學子對父母、學校、老師或朋友的真摯情感。寫作如鏡,可以讓人辨是非,明得失,進而完善人格,提升生命境界。

 二是真實與虛構共存。早在二00五年,鄧駿捷博士在序言提到,文選就內容而論,有寫人、記事、狀物、議論等等,但就文體而論,則大都集中在散文,詩歌、小說及話劇的寫作訓練有待加強。此後,詩歌在文選中自成一道風景。近年,濠江學子積極參與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等賽事,並且屢獲佳績。期間,大多數同學熱衷於非虛構寫作。「心靈成長」一輯收錄的是記敘文,學生將成長的秘密自由地流露筆端,或感心,或勵志。而「思海拾貝」一輯收錄的是議論文,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暢所欲言,或讚美,或批判。難得的是,學生也大膽地嘗試小說寫作。「故事驛站」一輯收錄了學生創作的小說,能夠體現出他們對人物心理、矛盾衝突、環境描寫的處理。譬如,陳婧竹同學在《追尋與邂逅》中講述了工作後的小予探望老師,追憶自己被老師保護,從而擺脫被欺凌的陰影的故事。小說採用倒敘手法,有懸念,有呼應,不失為一個好故事。其實,虛構與真實也並非截然對立,虛構的故事往往反映的是真實的人生。

 三是閱讀與感悟交融。眾所周知,閱讀就是輸入,表達就是輸出。閱讀,可以讀書籍,觀電影,還可以看人生……近年,濠江中學重視課外閱讀,通過薦讀、導讀、促讀、展讀、評讀等做法,組織學生參加全澳中學生讀後感征文比賽、深港澳學生讀書隨筆比賽、《道德經》讀後感征文比賽等活動,促進學生在閱讀中開拓視野,涵養氣質。「閱讀視角」收錄了學生對文學經典的感悟。譬如,吳秋燁同學在《於食品愛》中,由《一食一味》聯想到澳門蛋撻,以獨特的筆觸寫出「愛」的真諦。至於「影評天地」,收錄了學生看電影或紀錄片的感受。他們從《我的姐姐》《中國醫生》等電影中看到人性的光輝,從《圖說鏡海》中見證澳門的蛻變。其實,生活正如一部大書,值得我們品讀、領悟。正如劉智丹助校所言:「機會就在身邊,看人、看景、看物、看風俗,聽八方來言,聽市井百聲,聽萬籟喧囂。」

 總之,編輯文選既是為了紀念,更是為了鼓勵。凡事難在「認真」二字,親愛的同學,希望你們能夠珍惜青春年少,認真生活,認真表達,認真閱讀。惟其如此,筆頭自有活水湧出,進而從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湖河海,瀲灩生姿。寫作不僅僅是為了發表,為了得獎,更是為了在將來遇見更美好的自己,我想這才是最好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