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和老鄉、廈門籍貫文化名人、全國政協委員吳敏婕(新媒體文化博主「意公子」)一起爬了盧舍那和古陽洞。這是龍門石窟研究院和「在洛陽」共同策劃的欄目,邀請「意公子」到洛陽品鑒龍門文化。我有幸邂逅「意公子」,我跟隨她探訪五十年難得一修的龍門石窟,這一世界文化遺產是我此生值得銘記的事。
洛陽龍門石窟,隱藏一千多年只為與你邂逅。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今天,武則天就站在我立足的位置望著盧舍那大佛,我想像著她望著這尊大佛時的心情。當我踏在同一個地方望著大佛時候,彷彿是電影《時光旅行者的妻子》的橋段,好像著我和武則天相隔著一千五百多年邂逅。
看龍門石窟前,我了解了歷史背景,不過「意公子」解釋更多。她說,從北魏孝文帝直今,每一代勞動者辛勤打造出藝術的龍門石窟規模,沒有歷史傳承,就不能感受到龍門石窟輝煌。有人認為大佛是根據武則天面容所塑,但無法考究,可是武則天曾捐助兩萬多貫的粉脂錢是真的。從北魏至今,龍門石窟一直矗立伊水兩岸,當我撫觸洞窟的牆時,前人對話古代接軌,似乎時代變遷歷史變革與我無關。
龍門石窟佛像被侵略者盜了,有些殘缺不全,僅存的佛像從彩變淡,留下歷史斑駁,但我們依舊可以在此感受到武則天的輝煌,一尊尊見證了歷史卻不被歷史所淹沒的藝術品,並非全票90元,半票45元的價值。
「意公子」的新媒體標籤是,最具影響力共創、年度優質創作者,她的粉絲眾多點讚眾多。藝術最大的作用,是撫慰人心。《大話中國藝術史》《大話西方藝術史》的作者「意公子」,她的詞藻並不華麗,她總是用娓娓道來的語句營造意境,將她對某個人某個事的理解告訴中國人。我最開始接觸到她的時候,就看到她喜歡穿不張揚的墨綠色,盤腿而坐,娓娓道來莊子,沉淪其間。
剛落幕的兩會,「意公子」躋身全國政協委員、新媒體文化博主名人,雙重身份又被風雨吹打地評論,同時也陽光普照出頭椽子。毋庸置疑,有的批評苛求,站著說話不腰疼,雖然也有這樣說話的權力。但文化名人大紅大紫後,還能保有獨立的審美精神,著實不易。她的某些奉命奉幣之作,味道變樣,但葆有初心,在一個「追捧」也容易、被「棒打」也容易的中國內地環境中,只要心中也無風雨也無晴,就是值得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