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文稱應先做好內港南的防洪設計 若啟動擋潮閘工程定會超支

 【專訪】政府代表昨日到立法會介紹內港擋潮閘仿真結果和防災減災的工程進度,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目前應暫不啟動內港擋潮閘工程,會先做好內港南的防洪設計,之後再深入研究是否建造擋潮閘,又稱,若啟動有關工程,定會超支。

 政府代表昨日到立法會介紹內港擋潮閘仿真結果和防災減災的工程進度,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等列席。羅立文表示,目前內港擋潮閘工程暫時不應啟動,應先做好內港南的防洪設計,之後再深入研究是否建造擋潮閘。他稱,若啟動有關工程,一定會超支。他又指出,內港北泵站完成後這兩年,沒出現大問題,需視乎內港南泵站工程完成後,即看二零二五年及二零二六年夏季情況。

 林煒浩表示,內港擋潮閘工程仿真報告顯示,擋潮閘三點八五米設計潮位的工況是基於颱風「天鴿」的路徑和特性,當在更加極端和多重不利疊加條件下,堤圍加高和擋潮閘建成後,雖然澳門半島出現零點五七至一點五二平方公里水浸,但建擋潮閘對內港有較好保護作用。是次驗證將全澳堤圍分為二十九段,加高堤圍及擋潮閘投運後,在三點八五米設計潮位條件下,氹仔北二段、十字門水道路氹段和九澳油庫段的水位超過堤圍最低高程。另外,由於C、D填海區建設,令嘉樂庇總督大橋附近水道變窄,大橋附近水流速度變快;建閘前後比較,新城填海區和人工島的臨岸驗證點潮位和有效波高變化很小。

 他又表示,內港堤圍由航海學校至水上街巿,全長約三公里,但中間有碼頭,考慮到碼頭運作及營商問題,內港暫時未有條件全圍式堤圍。另外,內港南的防洪工程設計,是五十年一遇的防災標準,將雨水排出海,相信有效改善內港水浸,他稱未來若有共識,再研究是否在內港建造擋潮閘。而根據報告,由於擋潮閘是出現極端天氣才關閉,全部關閉需時一點五小時;而如果不是經常運作,內港淤泥亦會影響擋潮閘維修保養。

 立法會主席高開賢在會上稱,內港擋潮閘涉及維修保養問題,政府須研究實際效益是否建造,相信社會亦有不少意見,政府可先收集後再作決定。他表示,政府現時在內港的防洪工程,建造的箱涵渠和蓄水池亦產生效果,紓緩內港水浸,但內港碼頭搬遷的問題至今仍未解決,希望政府再與有關方面商討搬遷工作,妥善處理問題。他又認為政府可收集更多堤圍數據,期望建設堤圍等防洪工程能減少舊區商戶和居民受水浸影響。

 李靜儀議員關注擋潮閘預算、工期、效益、維修及保養成本。林宇滔議員則稱政府自二零零八年後提出擋潮閘工程後沒有任何風暴潮應對措施。

 據介紹,澳門防災減災工程分為短、中及長期規劃。目前已完成的短期規劃分別為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以及筷子基至青洲沿岸的防洪工程;四項中期規劃中,有三項正在規劃,其中路環西側防洪排澇總體方案,預料今年(二零二三年)第三季完成初步設計後,將採用設計連施工方式招標。而輕軌東線項目灘塗整治工程已招標,預計明年(二零二四年)第三季完成馬場北大馬路,以及友誼橋大馬路北側對出海域的灘塗整治工程。長期規劃有四項,包括內港擋潮閘、外港堤堰優化、內港防洪牆安裝工程,以及司打口蓄洪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