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與理解  文文

 真愛在關懷;教化之愛在理解。筆者在教育的海洋中浸潤了幾十年,接觸到一群又一群的莘莘學子,使我總結出其中的教育竅妙︰要教好一個孩子,就只有愛他才能收到效果。但愛一是項多元藝術,要愛到恰當就靠要經驗了。而在多元多面愛的表達中,就以關懷和理解最貼近教育之愛。

 就以我歷來的觀察,住在壽我任教學校宿舍的孩子都來自困難家庭,他們不僅是生活困難,更多是家中的人際關係複雜,單親案例多,使孩子難教的還有各類的融合生。我們在宿舍中無時無刻都面對著各類各樣的問題宿生,在管理上,尤其在上自修課時,就會遇到不少困難。為配合團隊精神,我們一起以同一心態去面對所有學生,並興起一個口號:「我們的校舍擁有廣闊的天空白雲;我們的學生擁有全面的關懷和理解!」

 整個宿舍的教育團隊,齊心合力去實踐。並下一決議:切忌以暴易暴,要以忍耐,以柔制剛!使學生心服口服;賺取他們的心,我們就成功。並以非暴力溝通方法,協助孩子成長。

 要達到目的,就是用以下的四個步驟來跟每位寄宿生溝通:

 1.先觀察:凡要提出改正或錯漏的,必須先觀察,再把看見的、聽到的指出來,切忌猜測的、估計的、或道聽途說的。不講過去,要針對目前的、真實的,切不能偏差!

 2.講感受:對於上述觀察到的行為,對孩子說出自身感到的情緒,而非思想、更非判斷,切忌批評。

 3.需要:提出具體的需要或人性品格的價值,而不是老師自身的偏好或具體行為。

 4.請求:清楚地提出請求,並非命令,說出要求孩子做甚麼的具體行為。

 下面,則以一個案例,來闡明這四個步驟:

 李小明在小息後,匆匆跑去集隊,我叫住他:「小明,你剛才借了籃球去玩,你看在洗手間外的籃球是你的嗎?」他答;「是我的。」我再說:「我感到難過,因為我看到玩具沒有放在適當的地方!我需要學生負責任,玩具在玩完後要放好。」他點點頭,「請你把它放回體育用具室吧!」他很爽快地把球放回去了。

 以上的四個步驟就是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是合乎人性,彼此尊重的方法,效果是雙贏的。

 不論成人或小孩,只要感到被關懷,就會使他心服口服,感到被人明白是十分舒暢的。

 一天,一對夫婦來找我,苦著口臉說:「修女,請幫忙!我們有三個孩子,正是這一個十分頑皮,我們不知怎樣教他,請收納他寄宿,幫助我們教好他吧!」我對他們說:「孩子難教一定有原因的,如果你們肯合作,一起找出原因,並且一起教好他,我們才可以收容他。」他們點頭答應了,便放下孩子在我們的教育團隊中。這個孩子是一個多動反叛的小伙子,看來我們又要以關懷和理解去陪他成長了,雖教化之路漫長,但我們也會盡所能去影響他、感化他、教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