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牧民家的「牧歌新唱」

 【新華社西寧一月二十九日電】(記者王浡)「皚皚的雪峰上,好似有只獅子在舞動,威武啊……」汽車裡放著的民歌雄渾悠長,讚慶雙手把著方向盤,嘴裡輕輕跟唱。車窗外,冬日的青藏高原寒風凜冽,冰點之下的氣溫凍不住讚慶眼裡的喜氣。

 自打半個月前過完蒙古族傳統的「祭火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巴隆鄉科爾牧業村村民讚慶,就帶著全家老小來到了省會西寧。幾年前,讚慶在西寧城西區買了房,一百三十多平方米的新房寬敞乾淨,他還專門請人做了帶有蒙古族風格的室內裝修,進屋一瞧,哪裡都有民族紋飾。今年春節,他們一家七口就在新房子裡過了節。

 過節這幾天,讚慶幾乎沒空休息,除了拜年走親戚,就是天天開車出門,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買買買!」讚慶笑著說。

 大到家用電器,小到鍋碗瓢盆,新居里的一切物品,讚慶都想要新的。讚慶說,這不僅是新年新氣象,也是新家新開始,「過新年,住新家,新生活肯定要比原來好!」

 「藍色的天邊,好似有條青色的龍在舞動,神奇啊……」正如民歌裡唱的那樣,讚慶的家鄉科爾牧業村,也有著藍藍的天和遠遠的山,這個位於柴達木盆地東部的小村子是一個純牧業村,村民們世代以放牧為生。

 「原來住的是自建土房,路也是土路,看病上學難得很,後來國家統一建設定居點,給我們蓋了新房子,家裡水、電、網全都有,讓我們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讚慶說,從住進定居點開始,他們的生活就開始大踏步向前走。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相繼實施,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惠民政策相繼出台。柴達木盆地裡的牧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屏電視的聲音在蒙古包裡迴響,羊肉香味從電壓力鍋中飄出,養生壺裡原汁原味的奶茶翻騰,草原群眾也過上了跟城裡一樣的生活。

 「就拿拜年的禮物來說,以前大家相互串門送的都是肉或者茶葉,到後來是一些從外地來的特產、小吃,現在禮物里有的還增加了日用電子產品。好多同村的鄉親都跟我一樣在西寧買了房,夏天回去賺錢,冬天過來休息,我們也過上了『候鳥』生活。」讚慶連連感嘆。

 談到變化,讚慶也說起了自己的創業史,二0一一年,讚慶大學畢業回鄉創業,從參加合作社,到自己成立旅遊公司參與開發本村旅遊景點,藉著國家鄉村振興的「東風」,讚慶的事業也像草原上的鴻雁一樣越飛越高。二0二二年,都蘭縣火山岩柱狀節理群旅遊景區正式開門迎客,讚慶的公司作為本地旅遊公司,也參與運營管理。讚慶掰著指頭算:「去年受疫情影響,景區客流不大,我相信今年景區一定能迎來大批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