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整餅有段故 甘遠來
廣東話俗諺歇後語有云:「阿茂整餅—冇嗰樣,整嗰樣」原義有褒有貶。相傳舊時廣州有位點心師傅阿茂,為人盡忠職守,且時有新意,一雙巧手製作出不少令人食指大動的中式糕餅。每每臨近茶市結束,總有茶客想外帶打包一些糕點回家,阿茂出店面巡查時發覺舖頭無餅可賣,便立刻回後廚動手整餅,三兩下功夫便又出幾爐新餅,此舉深受茶客讚賞。因此「阿茂整餅」就有「冇嗰樣整嗰樣」的後半段結語,本義偏褒,讚揚人的反應快、動手能力強;後來引申為用作比喻人富有創新精神,能發明新鮮事物,同樣帶褒義。然而,語言是在語境交際中不斷發生變化的,語義亦自然而然地發生變遷,後來「阿茂整餅」變得帶有貶義,比喻某人「諸事丁」,本無其事卻偏偏找事,令人不滿。
阿茂其人,是否真實存在,無法考證,但阿茂確實存在於語言當中,只要我們仍在使用「阿茂整餅」的俗語,阿茂就永不消逝。令人惋惜的是,越來越多年輕人被「剝奪」了俗語相關的「工作經驗」,不學習、不接觸、不理解、不使用。在信息洪流不斷沖刷的當下,我們必須如頑石一樣立在激流之中,保有自身,更需要保有智性的力量。
粵語的俗語是廣府文化重要的構成部分,是獨一無二的語言資源,豐富多樣的俗語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和群眾的智慧和詼諧幽默,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結晶,保護俗語,傳承俗語,使用俗語,絕不是「阿茂整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