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一月二十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陳卓儀 徐嘉儀)年近歲晚,港人回鄉心切。香港經海陸口岸北上人數由上周的日均約兩萬人,大增至十九日逾七萬人。香港中通社記者二十日經福田口岸過關,整體流程大致暢順,惟仍有缺乏資訊的老人不清楚往內地需填寫海關健康申報,過關時受阻。
香港特區政府早前宣佈,在與內地首階段「通關」下,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將陸路口岸的每日單向總配額由五萬提升至六點五萬人;高鐵十八日起也將香港往內地的車票從五千張上調至一萬張,回應兩地人士春節前往來的殷切需求。據入境處數字,十八日經海陸口岸北上人數有約六萬人,十九日已逾七萬人,兩天合共有逾十二萬人北上。
福田口岸是陸路口岸中過關名額最多的,有四點五萬個名額。由於接駁港深兩地城市地鐵,吸引不少市民經該口岸北上。
二十日(年二十九)是工作日,香港中通社記者登錄特區政府的過關預約系統,當天深圳灣和福田口岸均有名額。從香港市區往福田口岸的地鐵並未坐滿,下地鐵後往香港出境櫃檯亦一路暢通。出境前,需由海關人員檢查四十八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早前,香港多區核酸檢測中心預約爆滿,現場大排「長龍」。寒冷天氣下,有市民等候三小時才完成檢測。
為便利市民北上過年,特區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從香港入境內地的三歲及以下幼童無須做核酸;七個檢測中心及檢測站二十日提前在早上八時起運作;預約檢測的網頁更新,列出檢測站早中晚三個時段的預約情況,檢測站優先服務已預約人士。當天,仍有不少市民在檢測站排隊,但「人龍」情況明顯改善。
記者在關口注意到,不少年長市民手持彩色列印的核酸紙本證明過關,政府已多次提醒電子報告也可用於過關。
從香港出境後,往深圳關口的天橋出現人潮。這是過關第二步:查驗海關健康申報。海關申報是中國海關總署自二0二0年二月因應疫情推出的便民措施,也就是網友俗稱「黑碼」的二維碼,可提前二十四小時在微信小程式上申報生成。
然而,許多不熟悉手機操作的長者並不清楚這一環節。市民林伯的手機沒有網絡,他打電話給家人求助,並打算折返,在記者指導下才順利過關。
即便解釋了千千萬萬遍,深圳海關工作人員仍非常耐心地向未申報市民解釋操作過程,並在現場設置大幅的圖文指南。不過,身在香港時,線下環境幾乎沒有這些指南。
三年未歸家,不少「港漂」證件簽注過期,深圳海關開設了辦理一次性臨時通行證櫃檯,臨近中午有約百人排隊辦證。
從香港市區往福田口岸的路無比順暢,記者僅用約一小時過關,只不過這個回家的關口有點陌生,包括仍未撤去的海關健康申報、核酸檢查等。相信這是疫情後的春運臨時措施,很快將不再設「疫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