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烽火紛飛的年代─丹東、旅順遊蹤

    十月初, 筆者參加了自助旅遊協會主辦的遼寧、山東之旅。不一樣的旅程,震懾人心的感受, 讓你重溫歷史,在那烽火紛飛的年代……

    一行六十多人, 疫情下, 乘飛機歷經一天三檢,不同省不同地區,不停轉換健康碼系統的重重考驗, 晚上差不多八時才到達了此行第一站:遼寧省丹東市,在一所雅致的民宿安頓下來。

    第二天,天未破曉,便被吱吱喳喳的群鳥吵醒了,民宿位於一個充滿歐陸風情的小山丘之上,魚肚白的天空瞬間變成一片蔚藍, 打開窗縫,寒風刺骨,從攝氏三十度的澳門飛到這大東北的角度。看看電視顯示的天氣報告, 嘩!現時氣溫 負零下二度,一個深秋追楓之旅, 一夜間竟變成寒冬了。

   丹東天橋溝國家森林公園賞楓-這裡是國家4A級景區, 位於鴨綠江畔的滿族自治縣西北部,素有「天外小廬山」之美譽,天橋溝的深秋是最絢爛繽紛的,她是國內著名的賞楓聖地,每年的楓季,都吸引了萬千遊人來一睹她的楓姿。  

我們一行人分乘多部電屏車,沿著陡峭的山坡蜿蜒而上,越往山上走,楓葉更紅更盛,除了淡黃,還呈現出金黃、火紅等色彩,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與谷中的小溪互為襯托,在陽光的照射下,彩色的楓葉更顯得晶瑩剔透,似一幅獨具匠心的巨幅油畫。忽然,車上的團友們都發出了歡呼聲,原來今天氣溫驟降,十月的秋也下雪了,只見一小片一小片,輕如鵝毛的雪花漫天飛舞,白凱凱的飄雪降落在火紅的楓葉上,導遊小姐說,我們是非常的幸運,初雪落在楓葉上的奇景竟然也遇上了。

    我伸出手,雪輕輕落在掌心,靜靜在掌中融化。 我慢慢地聽雪落下的聲音。

    鴨綠江斷橋─來到丹東的鴨綠江,必須好好的回顧一下歷史。鴨綠江是劃分中國和朝鮮的界河,丹東位於遼寧省東南部,隔著鴨綠江跟朝鮮的新義州相望。一九五零年爆發朝鮮戰爭,中國派出志願軍,從丹東跨過鴨綠江上的鐵橋,開進了朝鮮,那時的丹東仍是沿用滿清留下的名字「安東市」,一九六五年才改名丹東。戰爭中,這座跨越鴨綠江的鐵橋,遭到美軍的轟炸斷為兩半,靠近中國這邊的鐵橋未被炸毀,還剩下四個橋孔,但在朝鮮那邊的全被炸斷,沒入江中,故這座鐵橋被稱為「鴨綠江斷橋」,現成為丹東市的一大名勝,遊人可以買票,步行上鐵橋參觀憑弔。

   距離斷橋約一百公尺的上游處,還有一座「中朝友誼大橋」,現為兩國往來的聯合橋。不管是斷橋,還是友誼大橋,這兩座橋都是近代日本兩度入侵東北期間所修建的歷史遺物,兩座橋分別建於一九零三及一九四三年。丹東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大戰 : 鎮江之戰、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抗美援朝之戰,歷經百年,烽火紛飛, 一條江兩座橋,見證了多少生死!

    走一趟瀋陽,來到丹東,一路上都是關於戰爭的故事。現在的丹東, 已發展成一個熱鬧的旅遊城市,酒店商場林立,飯店裡還有朝鮮美少女唱歌跳舞助慶。踏上鴨綠江斷橋給人一種肅穆的感覺, 斷橋上可以看見千瘡百孔,彈痕纍纍,跟愛人手牽手一起走到斷橋的盡頭,戰爭的畫面似乎在眼中重現, 多少年輕的戰士在這裡一去沒回頭。 斷橋上五星國旗在半空飄揚,遙望對岸的朝鮮邊境,更顯得格外蒼涼,沿岸只有幾棟灰白色的小平房,幾艘看似荒廢了的軍艦靠在岸邊,一條斷橋兩個世界……。

    旅順軍港─位於中國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的南部,旅順軍港是北海艦隊駐扎地。最早由清朝開始營建, 先後為沙俄、日本和前蘇聯所佔,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旅順也曾被日軍攻佔。

    旅順,在近百年歷史中也經歷了諸多劫難。今天站在遼闊的旅順軍港,藍天碧海浩瀚無垠,遠處海域多艘龐大的中國軍艦在巡邏,我們尤幸生於這個年代,國家富強人民才免於苦難。

   今夜,我們登上渡輪,由大連前往青島, 離開這片曾經的烽火大地。

   和愛人在渡輪上夜觀星海, 忽然想起《昨夜的渡輪上》這首歌:「渡輪上,懷念你說生如戰士, 披戰衣,滿載清醒再次開始。 夜盡露曙光,甦醒何妨從頭開始……」◇

 圖/文: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