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潘家園   甘遠來

 上週日偶然得知潘家園有個舊貨市場書博會,有海量古舊書籍、書札筆跡、折扣圖書擺攤出售,當日是最後一日。萬一有絕版好書呢?我這樣想着,興致勃勃地前往潘家園了。

 第一次坐新設的暗粉色十九號線地鐵,感受北京早高峰的餘音。北京總是很多人。

 從前便聽聞過潘家園眼鏡之名,但從未設想一出地鐵便有四五位叔叔阿姨一窩蜂地圍上來:「小伙子配眼鏡嗎?一套只要一百。去看看嗎?」當我勉力從七嘴八舌的口水浪花中逃遁出來時並沒有感到被冒犯,都是「搵啖食」的打工仔,都不容易。

 踏入潘家園,撲面而來的是一種氣派,由核桃、銅器、字畫、玉石、朱砂、象牙、京片兒、贋品等共同構成。

 潘家園舊書市場的每個攤位必有《飄》《安娜‧卡特琳娜》《西遊記》《紅樓夢》此四本書,各類真假莫辨的碑帖「真跡」,以及毛時期的各種語錄、文選。這個現象或許能成為文化歷史學研究的一個切入點。我花了一個早上便逛完了兩個古舊圖書展區,只買了一枝大兼毫及大狼毫、歐陽洵和趙孟頫的碑帖各一本(全然忘了自己還有一套王寵的字帖),以及一本六折入手送給朋友的繪本。原本對一卷古舊的《音韻學》有興趣,拿上手剛問價,那個老闆便不太友善地說:「你放下,小朋友你買不起的。」再三詢問後,老闆才說三十塊錢起跳。雖然我能買下,但《音韻學》於我而言並非剛需,而且來逛潘家園也只是圖高興,何必受這個氣呢?便放下書本,向其他攤位淘寶了。後來又遇上了《廣釋詞》和《魯迅佚文輯》等幾本頗有興趣的書,但要價一百、甚至三百元以上,砍價未果,便悻悻然放下書本離場了。

 來潘家園,除了購書,也能感受京味氣息,「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住進她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