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反攻能否獲勝?

 【香港中通社九月十三日電】(記者 王豐鈴)俄烏戰局自九月以來呈現烏軍反攻之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九月十二日宣佈,自反攻以來,烏軍已收復逾六千平方公里的領土,行動仍將繼續。俄羅斯國防部也確認軍隊後撤。面對重大進展,美國表示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必要的物資,使其在戰場上獲勝。俄烏之戰後續走勢如何?

 澤連斯基十二日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的一段視頻中表示,「自九月初發起反攻以來,烏克蘭軍隊已經解放了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六千平方公里領土」,他並稱,若戰果得以鞏固,這將是自三月底俄羅斯軍隊從基輔郊區撤出以來,烏軍取得的最重大的戰果。

 俄羅斯國防部十日在聲明中確認,俄軍已撤出哈爾科夫,不過是「主動撤退」。駐扎在哈爾科夫州巴拉克列亞市和伊久姆市的俄軍已重新集結並部署到頓巴斯方向,目的是為加強俄軍在該地區的力量。

 對於烏軍此次反攻戰術,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田德文十三日在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分析指,烏克蘭這一輪戰役,在戰術上較爲成功。烏軍先攻擊南線赫爾松地區,威脅克里米亞和俄軍補給線,令俄軍不得不反擊,待俄軍重心南移後,烏軍又對北線俄軍進行了重點突襲。他補充,俄軍當前主要集中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而赫爾松的戰鬥仍在進行。

 田德文指出,俄羅斯對烏克蘭仍停留在「特別軍事行動」,未持續擴大軍事投入,包括至今未對烏宣戰,未舉行全國軍事總動員,在人員、裝備、補給等方面均投入不够,容易出現首尾難以相顧的情況。另外,俄軍佔領當地後,在軍事推進上表現消極,並未進一步攻下整個哈爾科夫,造成被動局面。

 目前,西方陣營對局勢十分樂觀。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十二日稱,烏克蘭在與俄羅斯的戰鬥中,捍衛歐洲安全,希望烏方近期取得的軍事進展能加快結束戰爭。

 總部在華盛頓的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十二日說,通過有效利用西方軍援和戰場機動,烏軍已扭轉戰場趨勢,「重大戰鬥的位置和性質將越來越多地有可能由基輔方面決定。」

 對此,田德文直言,僅憑當前戰況,還不足以預測戰爭何時結束,戰局每日都在發生變化。自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以來,共攻佔烏克蘭十二萬平方公里,即使澤連斯基「收復六千平方公里」的說法屬實,亦相差甚遠。且烏軍所奪回地區呈楔形,兩側均為俄軍佔領區,能否穩住還有待觀察。

 「從歐洲而言,肯定希望戰爭越早結束越好,但恐怕是一廂情願,俄烏戰爭短期內不會結束。」田德文分析指,烏方已把作戰目標提高至奪回克里米亞,並收回盧甘茨克與頓涅茨克的自治權,意味著俄烏雙方難以坐下談判,只能繼續打。

 據美國媒體報道,在烏克蘭進攻迫使俄軍在北部混亂撤退之後,從總統拜登以下的美國官員都小心翼翼地不要宣佈過早的勝利。相反,軍方官員正在關注即將到來的戰鬥,並製定計劃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並擴大訓練,同時警惕地等待俄羅斯對突然的戰場損失做出反應。美國官員知道俄羅斯總統普京仍有軍隊和資源可供開發,他的軍隊仍然控制著東部和南部的大片地區。

 田德文分析,戰局走勢主要取決於普京還能動員多少國內資源,投入到特別軍事行動中去。若不增加投入,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的被動局面恐難以改變。不過,除非俄羅斯在軍事政治上全面崩潰,否則烏克蘭不可能乘勝追擊以至奪回克里米亞。「事實上,烏軍當前奪回克里米亞的障礙,要小於奪回盧甘茨克與頓涅茨克,但為防止戰爭升級,烏軍並未行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二日在記者會表示,烏克蘭軍隊對抗俄羅斯取得重大進展,得利於包含美國在內許多國家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同日,白宮發言人讓–皮埃爾表示,美國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必要的物資,使其在戰場上獲勝。

 面對美國和北約的強力後援,俄羅斯還能堅持多久?對此,田德文表示,俄烏戰爭實際上是一場新型代理人戰爭,俄羅斯親自下場,烏克蘭的武器情報、軍隊指揮背後均有北約支持。但目前俄羅斯在西方制裁下,盡管經濟下行,卻未出現崩潰跡象,比預期好。相反的,受制裁反噬的歐洲能否熬過這個冬天,當前也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