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尚志市黑木耳 漂洋過海被端上十餘國餐桌

 【中新社哈爾濱八月二十八日電】(中新社記者 姜輝 王妮娜)八月的黑龍江秋風習習,位於該省東南部的哈爾濱尚志市內,種植戶們正在棚室裡給吊袋菌棒噴水,十多天後,菌棒上的小黑嫩芽將長成肉嘟嘟的秋木耳,然後被打包漂洋過海發往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美國等十多個國家。

 黑龍江省是中國黑木耳的主要產區,年產量佔中國一半以上。作為「中國木耳之鄉」,二零二一年,尚志市食用菌專業鄉鎮發展到六個,種植戶有近三萬戶,佔該市農戶總數約百分之三十,黑木耳栽培總量達到七點二億袋,暢銷中國北京、上海、廣州等三十多個城市和美國、日本等十多個國家,產值超四十億元(人民幣,下同)。

 「受疫情影響,現在木耳主要銷往日本、韓國等地,今年上半年出口六十噸左右,好於去年同期」。在二十七日舉行的二零二二年中國哈爾濱(尚志)黑木耳節開幕式上,黑龍江省尚志市食用菌協會會長王樹海介紹說,尚志市種植黑木耳有六十多年歷史,當地天氣晝夜溫差大,水資源多為泉水,有豐富的木屑等原材料,種植戶經驗豐富,這幾個方面是長出好木耳的必要條件。

 「我們一直注重與國際市場接軌,研究國際市場對黑木耳產品的需求方向,同時與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東北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高校合作,請專家來培訓」。尚志市農業農村局產業化辦公室主任於海龍介紹說,近年來,尚志市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技術和裝備,杜絕任何藥物殘留,能生產出乾濕度、淨度、大腸桿菌等各項指標都達到歐盟標準的有機黑木耳。二零一一年,尚志市珍珠山鄉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定為「中國黑木耳之鄉」。二零二二年,尚志市憑藉食用菌產業被中國農業農村部評定為「國家級製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該局積極對接海關、交通等部門,最大限度保證木耳的種植和出口。尚志市的葦河黑木耳批發大市場年交易量突破十萬噸(乾品),交易額達一百五十億元,已成為中國黑木耳集散、銷售、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二零零零年我們的黑木耳首次出口美國,重量是半噸,現在年出口量在一百噸左右」。王樹海告訴記者,尚志市目前已形成「珍珠山」「烏吉密」「亞布力」「雪都」等黑木耳綠色品牌,年出口量佔整個大連口岸食用菌出口量百分之六十以上,二零一七年,僅「珍珠山」一個品牌年出口量就達三十噸,每噸售價在十二萬元左右。

 「以前是重量,往後應該是提質增效」。二零二二年中國哈爾濱(尚志)黑木耳節開幕式上,中國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黑木耳栽培崗位專家張介馳表示,下一步,尚志市發展黑木耳產業應該在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上做文章。運用新材料、新品種不僅改善外觀品質更要提升營養品質,同時注重原材料研發,不限於木屑,對秸稈等也應該有所利用,促進生態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