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新一波新冠疫情來襲,造成澳門營商環境極之嚴峻,初創企業存亡更堪憂。調查顯示,若未來半年內疫情反覆,逾四成受訪初創企業將陷入停業或結業的困境。創孵中心期望政府能在未來的經濟紓困方案措施中,對初創有更精準幫扶,支持澳門創新事業逆境求存。
為了解今輪疫情對初創企業的影響,澳門青年創業中心於七月十二至十七日進行會員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三十三份,從事科技類佔百分之三十六,中醫藥大健康、商貿服務業各佔百分之二十四;其商業運作模式包括線上營運百分之三十,線上線下結合百分之五十二,線下實體營運百分之十八。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受訪企業受該輪疫情影響很大甚至嚴重,面臨巨大生存壓力。百分之八十二受訪者表示現存資金不足以維持半年營運,更有超過百分之四十表示未來半年內倘若疫情反覆,只能停業結業。
當被問及疫情如何影響他們的業務時,百分之六十七企業表示訂單及營業額減少,同時面臨經營成本增加(百分之十四),導致出現資金流緊張、周轉失靈等問題。其中部份與內地有業務往來者,則受通關所限,業務未能如期開展,甚至要作出賠償,境況雪上加霜。
對於當局近日推出的百億抗疫援助措施,受訪企業皆有所關注,對措施評價「一般」者佔六成四,七成認為其中的款項援助是多項政策措施中最有用。惟超過半數受訪初創,因企業開業年期或商號性質等原由,未能受惠於面向商號的經援措施,同時又不能被視作自由職業者獲得補助,倍感無奈。此外,亦有受訪意見認為,單憑納稅額不足以客觀反映企業的生命指數。
創孵中心董事長崔世平期望當局在未來的援助紓困計劃中,能細化納入更多考量指標,更精準、合理地援助不同行業的中小微企。近年的創業者已經改變經營模式,幾乎都是輕資本上陣,僅有線下業務的創業者已經微乎其微,但儘管如此,疫情依舊令他們面臨巨大的損失,及後亦將面臨整個經濟市場環境變化而產生的風險。中心行政總裁林家偉認為政府除了合理地降低援助門檻,劃撥更多資源傾向幫扶中小微企外,也應為被判定不符合援助資格的中小微企建立起完善的申訴機制,認真搜集、審閱其材料,判斷其資質資格。創業者本身亦應努力提升抗風險能力,嘗試拓展多元化經營、優化營運管理、加大創新力度、努力開拓不同地區的市場,提高危機管理的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