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稱疫情及戰事使入口商品價格上漲 未來採購會進一步轉向內地

 【專訪】有供應商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兩年半來因運費提升等令進口商品價抬升百分之八至百分之十五,俄烏戰事更令物價壓力雪上加霜,尤其是米、麵類商品。所幸澳門背靠幅員廣闊、倉儲量大的祖國,未來採購進口標的地會進一步轉向內地。

 有供應商表示,澳門的不少民生物資的進口地是東亞、東南亞乃至其他海外地區,但疫情肆虐兩年半來,因船班減少、供貨量減少等問題導致運費不斷提升。兩年前東南亞地區至澳門的一個標準櫃運費約三百多美元,至目前已上升至超過一千美元,加上其他吊裝費、拖運費、手續費等,每個貨櫃運抵澳門約需一千五百美元。所調升的費用自然要轉加於貨品批發價方面。來自海外地區的運費高昂,故令本來貨品價低於中國內地的商品到岸價反而高過內地同類商品。總體而言,疫情兩多來令澳門日常生活必需品價上調約百分之八至百分之十五,其中,陸路運輸為主、運輸周期較短的內地商品價調幅最低,海路運輸且運輸周期長的海外商品價調幅最高。

 該供應商還表示,俄烏戰事發生三個多月來,對澳門進口商品價的調升壓力是雪上加霜。雖然戰事對澳門沒有產生直接的影響,但相關燃料、糧食的供應量影響了相關成本或物價,尤其是米、麵類商品。目前,不少國家已禁止大米出口、麵粉出口、食品油類出口,越南及泰國正商洽聯合調升出口米價問題。倘戰事、疫情未能向良好方向發展,下半年入口商品的物價還可能繼續上調。

 相關供應商稱,所幸澳門背靠幅員廣闊、商品倉儲量大的祖國,令進口商品調價壓力處於較低層級。未來,相信會有不少供應商考慮將進口標的地進一步轉向內地。

 據了解,東南亞地區的一些生活必需品的生產成本普遍低於中國內地產的同類產品。但疫情導致的運輸成本增加、運輸周期宕延等因素,相應地影響了某些東南亞商品在澳門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