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漫話)「末日教父」江郎才盡?   令狐昭

德國導演羅倫·艾默烈治拍過不少有關地球末日的災難片,一些影迷及傳媒奉他為「末日教父」,代表作有《天煞-地球反擊戰》(Independence Day,1996)、《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2004)和《2012末日預言》(2012,2009)等票房強勁的荷里活大製作。不過新作《月球隕落》(Moonfall,2022)跟前作《天煞地球反擊戰:復甦紀元》(Independence Day:Resurgence,2016)一樣老貓燒鬚,創意欠奉,震撼程度遠不及其代表作,令人懷疑是否有人江郎才盡。

故事講述一股神秘力量讓月球朝地球邁進,驚天撞擊發生前僅數星期,美國太空總署派員執行一項艱鉅任務,以使地球免於毀滅;後來發現該神秘力量源自數十億年前已經存在的納米蟲,這些失控的人工智能曾經大舉反擊比現代科技先進得多的史前人類世界,還本能地追殺人類後代。這些似曾相識的劇情無疑是《天煞-地球反擊戰》的《未來戰士》版,結合智能叛變、異種入侵和災難滅世三大老掉牙的末日片元素,還不乏登月片的緊張氣氛;最終有人犧牲小我,重演《天煞-地球反擊戰》的醉酒大叔自殺式反攻戲碼,可惜勇武、悲壯和感人程度皆無法相提並論。

影片提到一九六九年人類首次登陸月球,便發現該處有異樣,不過當局如同登月片《太陽神18號》(Apollo 18,2011)的美國政府那樣隱瞞真相,明知有危險還騙人上月球,難怪一名太空人說:「想想水門事件吧,總統都會騙我們,何況國防部?」片末畫外音播出總統講話時:「阿波羅登月之旅的危險被戲劇化,當中的人員成為了毋懼險阻,能跨越危機的代表,是美國的建國精神」,狀甚諷刺。有趣的是,《太陽神18號》的月球生物酷似《異形》系列的抱臉體異形,而《月球隕落》的納米蟲就是月球異形的強化版,也是《未來戰士》的人工智能的太空版。

記得備受讚譽的登月片《太陽神13號》(Apollo 13,1995),沒有出現上述的科幻場面,導演朗·侯活取材自真實事件,記錄了載人航天史上的一次「成功的失敗」。災難現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插曲」,是湯·漢斯飾演的美國太空人一邊說:「我受夠全球查探我的腎功能」,一邊把身上的醫理探測器拆下來,其餘兩名太空人立即和應,而太空總署的指揮官竟然默許這次「醫務叛變」;創作人似乎想表明在任何情況下,人權、自由以及個人私隱都大於一切,甚至凌駕於集體利益。《月球隕落》沒有這種淺白易懂又不失風骨的思想深度,亦欠缺讓人折服和使人反省的批判力度。

回想丹尼·波爾導演的科幻災難片《太陽倒數》(Sunshine,2007),講述太陽瀕臨死亡,地球逐漸冰封,人類命運取決於太空船上的恆星炸彈能否準確射向太陽,讓它重生。途中船員們對於是否改道產生歧見,有人提議投票,有人認為太空人和科學家要根據資料作出最佳決定,不必搞民主。最可怕是船員們為求目的,失去人性,正如要投票決定應否殺死一名船員,以確保大家有足夠氧氣完成任務時,有人強調:「一條人命重要?抑或全人類的命運重要?殺死他!」這幕教人心寒,也教人好好反思,基於所謂救世目的,人類究竟可以去到幾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