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客觀與專業  向南

不少商家會邀請著名博客寫繕稿來吸引客戶,過去各種試用報告文章,變成今天的直播試用效果。原本素人博主的工作,現在明星也來分一杯羹。一線明星透過直播,可以一分鐘賣出過千萬件產品,而且每天都有更厲害的交易金額產生。因為成效顯著,商家也不得不改投這類新媒體引發的營銷策略,投放在傳統媒體的廣告預算自然也就更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報館工作,看到市道如此,就特別擔心。

當我以為新營銷手法會繼續火旺之時,早前一篇新聞報道卻有點小逆轉意味。韓國某餐廳在門口貼出告示,禁止客人在用餐期間進行網絡直播。道理何在?商家在私人或公共空間進行商業拍攝,一向都需要向有關單位申請。如果直播已商業化,能為直播主賺取可觀收入,那麼在餐廳做直播,當然也需得到允許。

過去,商家很歡迎媒體採訪,甚至把報道的內容貼在當眼處,增加客人信心。可是,當人人都是自媒體,引發的問題其實不少,例如之前有Foodie向商家「協商」付錢推廣告,還有為炒作話題而做出惡意批評。有經驗的商家開始明白,網紅式報道,短時間內可能會帶來大量人流,可是由於超負荷,很多商家不能確保客人在可容忍的時間內得到優質服務,大概兩至三週過後,負面聲音便會在網絡上洗版,不但掩蓋了原來的好評,甚至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這就是為何越來越多店舖在門外寫明:不接受參觀、不能在未經允許前進行直播或商業拍攝。我始終相信,必須有好產品才能帶來持續的客源,就如茶餐廳,座位有限數,短期再多客人湧來也無法招待。對於媒體報道,雖然今天網紅的傳播力比傳統媒體更強勁,但我還是對有專業訓練和行業素質的傳統媒體廣告比較有信心。希望做報紙雜誌的朋友都能堅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