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隨筆)俄國的軍樂 風雲

 上星期在電視上看了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七十七周年的紅場閱兵禮,就以音樂的角度來說,其軍樂隊的演奏水準是十分高超的,因為近二百多年來,俄國將音樂事業發展成獨特的本國文化,從音樂五人團那個時代開始,歷代的音樂家都將本國音樂民族化,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至今在世界樂壇佔有一重要席位,今次在電視上看到俄國軍樂隊的演奏,又是一個絕佳的有力證明。

 俄國雖位處西歐,但音樂並未受到德、法、奧等國家的影響,有著自己本國的獨特風格,他們的軍樂作品有很多獨特的風格,例如在調性方面,樂曲很多時候都用小調寫成,最佳例子莫如那首《喀秋莎》,小調樂曲能有如此雄壯豪邁的風格,確是十分少見的,因為軍樂進行曲普遍是節奏明快,積極奮勇為主,但俄國的軍樂卻是例外。當然樂曲也常用上大調來寫作,不過在相結合運用上常有巧妙的結合,形成了對比,令人耳目一新。

 俄國軍樂喜用低音樂器來奏旋律,而複調的運用十分合理,因此內容更加豐富,背景色彩鮮明,能夠營造出回味無窮的意境,俄國軍樂隊的低音部發揮,是世界一絕的。

 另外作品的配器編排亦有其自己獨特之處,該用高音樂器時亦能讓之盡情發揮,木管組和銅管組的交替互動,使用合理出眾,能烘托感情的起伏。

 隨著前蘇聯的解體,俄羅斯和全世界各國的交往逐漸增多,音樂也是一樣,更多地走向國際舞台,從二零零九年開始,首屆俄羅斯軍樂節就在莫斯科舉行,廣邀世界著名軍樂隊參加,共演一齣音樂盛宴,水準極高,至今已成為世界三大軍樂節之一,影響極為廣泛和深遠,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軍樂團也是每屆都會應邀參加,展示了我國獨有的軍樂文化,以演奏水準高超,風格獨特,富於創意而深受欣賞,得到世界專家的高度重視和讚揚。

 俄國軍樂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對我國的幫助極大,尤其是在培訓方面,大量的人才往當時的蘇聯學習,更派有很多專家來中國授課,因此早期我國的軍樂表演事業,無論是在演奏風格,軍樂創作,樂隊編劇以及日常訓練等等方面,都是受益良多,我國的軍樂事業發展過程中,俄羅斯對我國的幫助是甚多的。當然到了近三十年,隨著我國的飛躍發展,我們的軍樂演奏事業,亦已經是世界一流水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