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徐霞客」在雲南 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的文化之旅

 【中新社昆明四月十日電】(作者熊佳欣)「種類豐富的米線是雲南美食文化的縮影,我將探店品嚐一百碗米線,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打卡』。」在雲南昆明,「南非徐霞客」杜安睿(Andredu Plessis)走進一家老字號米線店,拍攝圖片及視頻分享到社交平台上。這名金髮碧眼的「米線愛好者」已收穫了眾多網友點讚。

 杜安睿來自南非,是一名國際註冊會計師,曾擔任非洲最大金融集團之一First Rand Group的首席財務官。杜安睿告訴記者,他從十八歲開始學習孔孟思想和易經,對中國非常感興趣,直到三十九歲終於踏上「圓夢」之旅。

 二0一六年,杜安睿因工作調動來到中國的六朝古都南京,並在閑暇時四處遊歷,每每出發前他都會學習當地的歷史文化和古代文人寫下的詩詞,「這像是某種意義上的『時空對話』」。杜安睿將遊記與感悟發佈在朋友圈,朋友們稱呼他為「南非徐霞客」。

 徐霞客是中國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足跡遍佈名山大川,撰成六十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杜安睿將徐霞客視為自己的榜樣,他曾十分推崇徐霞客「大丈夫當朝遊碧海而暮蒼梧」的思想,直到來到雲南昆明,一個人和一件事的出現使他徹底改變。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二0一九年,杜安睿邂逅了一個溫柔美麗的昆明女孩,在彩雲之南如春般的氣候與愛情滋潤下,走過四十多個國家的杜安睿在昆明定居下來,「愛屋及烏」的他渴望了解關於這個城市的古往今來。

 二0二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杜安睿一直以來「隨心出遊」的習慣,也促使他意識到:不一定只有「行萬里路」,「人們總是嚮往『詩和遠方』,卻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好,特別是自己生活的城市」。

 二0二一年,杜安睿辭去工作,全身心投入雲南歷史文化的學習和研究之中,從春秋戰國「莊蹻開滇」到最新的「十四五」規劃,他坦言,「由於文化的隔閡,很多內容只能『囫圇吞棗』,前往古跡實地走訪和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為我帶來至關重要的幫助。」在杜安睿看來,中華文化被記載在典籍裡,更活躍在日常生活中,經過歲月的沉澱與現代文明共存。

 今年二月,在經過近一年的潛心準備後,杜安睿正式成為一名自媒體人。為此,他新購置了一批中國品牌的裝備,包括新能源汽車、手機、無人機等,他希望藉助中國科技向世界展現昆明之美、雲南之美。杜安睿在社交平台更新最多的是對雲南文化的探索與發掘,而「一百天吃一百碗米線」則成為最受歡迎的內容,他認為「尋找美食既是發現美好,也是品嚐文化,所以最容易被大家接受」。

 為配合疫情防控,杜安睿原計劃前往雲南邊境的旅程只能暫時擱置,對此他表示理解和支持,「因疫情風險而限制流動,是對我們的安全和健康負責,城市生活在防疫規定下有序進行,也令人更加安心。」佩戴好口罩,出示完「綠碼」,杜安睿走進雲南省民族博物館,在悠揚的民歌中尋訪「遠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