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研究各種中餐西餐的做法。」美國小夥卓文用流利的中文說道,在他看來,中西方文化大融合,美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卓文在二零二一年年底參加了黃山市舉辦的徽菜美食嘉年華,他別出心裁,做了一道「臭鱖魚披薩」,不但做法獨特,還很好吃,讓食客大呼過癮。
說起這個創意,卓文說,單純做臭鱖魚,他比不過大廚,也體現不了他外國人的特點。於是他乾脆劍走偏鋒,把最知名的徽菜和西方人普遍喜愛的披薩融合到一起。
如果不是外國人的面孔,一九九零年出生的卓文就是一個愛說愛笑愛學做菜,還熱愛拍視頻的「黃山人」。
卓文和黃山的情緣,開始於他的愛人邱桐。「既然已經做了黃山女婿,就得和本地人一樣,做徽菜、吃徽菜,不然別人不會從心裡認可你的。」卓文說,未來他會繼續在這裡學做徽菜。
最近一次在抖音「卓文的小食堂」上分享的,是他正月十六到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汪滿田村學做一道當地的特色美食「辣椒包」。
在當地村民汪琳的家裡,卓文跟她學習掏辣椒籽、剁肉餡,試著燒柴火灶,忙得滿頭是汗。「做菜很有樂趣,特別是學習自己不會做的地方特色菜。」卓文說。
除了學做菜,他還在這裡體驗了當地的民俗活動「汪滿田嬉魚燈」。晚上九點多鐘,村莊裡熱鬧非凡,大小魚燈穿梭。熙攘的人群中,卓文接過村民手中的鼓槌,開始敲鼓。
鞭炮聲在四周不斷響起,絢麗的煙花在夜空綻放,來來往往的村民、遊客沉浸其中,絲毫不覺得夜已深。卓文感嘆:「這種活動太有凝聚力,太有意思了!」
卓文與中國的淵源,要從二零零六年說起,當時十六歲的卓文第一次跟隨媽媽到中國。
雖然那次在中國只生活了一個月,但他對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和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人和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卓文這個中文名,也是那次來中國時,一位中國的小夥伴給他取的。在那之後,他就產生了要再來中國的念頭。「這個想法像個小火苗,把我的世界照得很亮。」卓文說。
二零零九年,在父母的支持下,卓文背上行囊,來到四川成都的一家幼兒園,成為一名志願者。過了一年,卓文開始到四川大學學習漢語言。
在成都,除了學習,卓文還喜歡鼓搗樂器,和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組織樂隊演出。「鋼琴、薩克斯、架子鼓,我都會,在美國我就組過樂隊。」卓文說,到了中國後,他又自學了吉他。
二零一四年,卓文和邱桐在一個音樂節上相識。一年之後,他跟隨邱桐第一次來到黃山,他被這裡的人和環境深深吸引。「我決定跟隨邱桐到黃山來定居,我的家人也都很支持我。」
二零一九年,卓文和邱桐在黃山舉辦了中式婚禮。
卓文說,黃山是個不大的城市,環境非常好,是一個理想中遠離喧囂城市的世外桃源。「在黃山定居後,很多人都認識我,見到了就會打招呼,像個大家庭,不孤獨,感覺很親切。」
二零二一年中秋節,卓文開始試著把自己做菜的視頻發到抖音平臺上,並取名「卓文的小食堂」。「第一次是做月餅,整個過程很開心,完全不緊張,因為你面對鏡頭,你下意識地就會努力做,比平時做得更好。」卓文說。
關於未來,卓文希望在黃山地區找幾間古民居,把它們改造成民宿,不僅可以讓它們煥發新生,還能經常邀請親朋好友過來,感受徽州文化、享受寧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