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談中國民主 表現在政策參與民主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五日電】(記者 黃鈺欽)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四日在視頻出席「民主:全人類共同價值」國際論壇時表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取得的成就有賴于中國的民主制度支撐,中國實現了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可持續的社會穩定、可持續的制度支撐和引導。

 針對外界關注的所謂「民主叙事」之爭,鄭永年列舉出民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現象指出,沒有兩個國家的民主是一模一樣的。「就是在西方國家之間,總統制、議會制,有比較集權的、有分權的,也有像日本、新加坡一黨獨大的民主,美國的兩黨,印度尼西亞能參加選舉的就有一百多個政黨。」

 鄭永年表示,即使是一個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民主表現方式也是不一樣的。西方的民主早期表現為商人民主,後來是精英民主,當工人階級進入政治過程,構成了大眾民主。發展到今天,西方出現了民粹主義民主。

 他進一步說,每一個國家追求民主的方式也不一樣,「我把它稱之為,如果民主是羅馬,條條大路通羅馬。」

 在談及中國的民主制度時,鄭永年表示,凡是民主符合一個國家的文化、國情,這個民主就是可以持續的,中國一直在追求符合中國文明、文化、國情的民主。在民主形式上,中國是協商民主。中國共產黨是開放的政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經濟更加多元化,中國是以制度方式通過協商解決問題,不是像西方通過利益集團之爭。

 「更重要的中國的民主表現在政策參與民主。」鄭永年說,西方主要是選舉民主。中國提出全過程民主,實際上指政策參與的民主。從中國的立法過程可以看出,每一次重要政策的出台都會廣泛徵求社會的意見,絕不會匆匆忙忙推出,而都是要經過非常慎重的考慮。

 鄭永年強調,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取得的成就,有賴于中國的民主制度支撐。中國實現了「三個可持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可持續的社會穩定、可持續的制度支撐和引導。如果沒有中國的這套民主制度支撐,中國很難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