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的模樣往往反映了身體的健康狀況,如果看著馬桶裡的「排出物」有血、甚至是解出黑色血便,很多人會因此被嚇個半死。但血便通常不意味著大毛病,只有下列其中的兩種情況可能是大腸癌等嚴重疾病,需趕快就醫。
1.肛裂
大便邊緣帶點紅色血絲,排便時肛門有撕扯感及疼痛感,擦拭時衛生紙有鮮血,甚至有血滴到馬桶裡,這些情況與肛裂有關。
大便前端較硬,就容易造成肛裂。有時,肛門雖有撕扯疼痛感,卻不會立即流血,可能幾天後,在排便過程中又磨擦到傷口,才造成出血。
肛裂是血便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不用特別擔心,可先觀察一個月,通常會自行痊癒。
2.內痔
內痔所引起的血便特點是,無論軟、硬便,排便時都不會感到疼痛,但會伴隨著肛門腫脹異物感。除了大便上有鮮血,還可能滴血,如果出血量多,甚至可將馬桶裡的水染紅。
內痔出血通常發生在比較勞累、吃了辛辣食物或喝酒過後。如果偶爾發生,可以先觀察二至三天,但若是太頻繁出現或每次的出血量都足以染紅整個馬桶的水,則會很容易導致慢性貧血,所以建議找時間就醫。
3.大腸息肉或大腸癌
這種原因造成的血便主要表現為:有便意時,先是排出成型的大便,流了一些血後,肚子開始絞痛(也可能不會痛),隨之拉出糊糊的大便並混著像鼻涕的腸液。
這是因為在排便時,當大便磨到腸道裡爛爛的息肉或大腸癌的息肉,會對腸道造成刺激而引起腹瀉。平時用來潤滑腸道、混在大便裡的腸液,也因為受到腫瘤、息肉的刺激,會增加分泌量,變得肉眼明顯可見。
因此,平常排便順暢,大便成型或是容易便祕的人,若變得常腹瀉、有血便,但肛門不會疼痛,也沒有肛門異物感,這種情況叫排便習慣改變,就可能是患上大腸癌,應儘快前往醫院檢查。
4.胃潰瘍、小腸潰瘍
拉出像瀝青一樣的黑色糊狀血便,可能是胃潰瘍或者小腸潰瘍所致。當位於胃、上端小腸的出血,因血液具刺激性,在通過腸道時可能引發絞痛。
如果排出的黑便是成形的,則不用太擔心,可能是食物染色的緣故。例如,吃下較多的高鐵質食物,豬血、生魚片等,因鐵質顏色較黑,會影響糞便顏色。
在以上的四類血便情形中,最後兩種要儘快就醫。若是屬於肛裂、內痔出血的情況,則應先觀察血便頻率。在觀察一個月後,如果仍沒有痊癒,再看醫生也不遲。另外,如果太常發生肛裂或內痔出血,還是要盡快就醫。◇
(資料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