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十月二十六日電】韓國前總統盧泰愚二十六日因病去世,終年八十九歲。盧泰愚任內實現了中韓兩國建交,並於一九九二年九月對華進行國事訪問。任內通過「北方外交」政策,韓國還與前蘇聯、東歐等國家和地區實現了外交關係正常化。
據報道,盧泰愚長年被痼疾纏身,因慢性病長期住院。近日因病情惡化住進首爾大學附屬醫院接受治療,並接受了重症監護,但病情沒有好轉,最終離世。
盧泰愚在總統任期內,高舉「北方外交」和「韓朝關係改善」旗幟,和前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建交,並於一九九一年和朝鮮同時加入聯合國。盧泰愚在對外方面的舉措為其贏得了拓寬韓國外交活動範圍的積極評價。盧泰愚自稱是「普通人」,並自詡為實現民主主義、提升韓國國際地位以及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盧泰愚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出生於韓國慶尚北道達城郡,一九九五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一九八七年當選首任民選意義上的韓國總統,一九八八年宣誓就任總統,一九九三年卸任。
一九八0年十二月十二日,以韓國前任總統全斗煥為首的軍隊新生勢力「新軍部」發起軍事政變(雙十二政變),在此關鍵時刻,作為其陸軍士官學校校友的盧泰愚發動下屬兵力鼎力相助,為新軍部掌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之後全斗煥執掌大權,出任第十二屆總統,盧泰愚成為二把手。盧泰愚快速晉升為大將,並擔任首任體育部長官、漢城奧運會組委會主席、民主正義黨黨首,逐步擺脫軍人的形象,搖身一變成為政界的重量級人物。
在全斗煥的總統任期接近尾聲之際,盧泰愚成為其欽點的總統接班人。由於反對總統間接選舉的呼聲大漲,一九八七年六月盧泰愚發佈《六二九民主化宣言》,宣佈實行總統直選制、赦免金大中並恢復其政治權利。盧泰愚此舉讓軍部勢力洗白了恐怖形象,使陷入危機的軍事政權恢復穩定,為其參加總統競選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一九八七年年底韓國進行的總統大選中,盧泰愚壓倒金泳三、金大中、金鐘泌,當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