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勝文指深合區發展須人才與產業並舉 澳可藉教育切入拓中葡走廊

 【特訊】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跨領域學者、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樂見《總體方案》的公佈,體現了中央對澳門特區的關心和支持。他建議當局從人才培養、人才回流及人才引進等方面完善人才政策,打造「世界人才中心」,以及落實多元產業,通過人才與產業雙軌並行,促合作區及各方發展。

 高勝文表示,是次《總體方案》是繼二00九年《横琴總體發展規劃》、二0一五年《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二0一九年《横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方案》後的第四份横琴開發開放國家頂層設計方案,這對大灣區建設乃至全國戰略佈局形成示範效應。可以說,合作區沒有先例可循,超越了普通的經、文合作,是兩種體制的融合與發展,屬新的挑戰,着重「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機制,在解決澳門發展問題外,還承擔更高使命,豐富了「一國兩制」的內涵。

 高勝文提出,深合區需人才與產業雙軌並行。在人才發展方面,基於粵港澳三地教育各有優勢,澳門可通過「飛地辦學」、「飛地教育」等模式,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以培養緊缺人才,在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基礎上,長遠推進「粵港澳科技創新教育走廊」的建設,從而構建「國際教育示範區」;同時,實行更積極、更開放及更有效的人才回流機制,做好相關配套,使回流人才在各方面得到優質的服務;此外,應根據發展需要,修訂人才引進政策,如制定多式多樣的人才專項計劃、建立引才清單、科學的專才引進計分制度、制定完善的人才評價機制及設立專才引進配額制等。從人才培養、人才回流及人才引進等方面完善人才政策,打造「世界人才中心」。

 在產業發展方面,澳門與葡語國家一直保持着緊密的歷史文化聯繫,其中的「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功能定位更與葡語國家密切相關。未來,澳門可借助合作區,與葡語國家共同打造特色合作區,使澳門由「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逐步提升為「多中心、多平台、多基地」的功能定位,從而落實多元產業,有望在現時「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的基礎上,打造第七大經濟走廊,即中葡經濟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