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台商幾落幾起初心不改 中餐標準化闖出一片天

 【中新社廣州九月十五日電】(中新社記者郭軍)今年六月,廣州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抗疫一線工作人員都收到當地一家台資企業無償捐贈的防疫「愛心餐」,累計超四十萬份,總價值逾四百萬元人民幣。

 記者近日來到這家台資企業位於廣州市花都區的生產基地,只見寬敞、潔淨的中央廚房生產線上,食材分揀、菜肴烹煮、加工處理、包裝、出貨……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在各自崗位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在該公司會議室的展示櫃內,各種中式菜肴模型琳琅滿目,多達數百款。

 該公司董事長白金梁告訴記者,在了解到廣州防疫一線人員用餐困難後,公司主動對接需求,決定在工廠正常作業的情況下,全天候加班,每天額外生產捐贈出五六萬份便攜式「愛心餐」。「這是一件良心事業。」他說,「我們盡最大可能,保證最優質食材和最高衛生標準。」

 據介紹,這家名為「蒸燴煮「的台企,目前已成為大陸預製菜行業的知名企業,幾十年來,為超市、航空公司、旅遊景點、工廠、醫院、學校等提供宴席餐、老人餐、航空餐、營養餐等各類預製餐食。其廚房生產線一天可提供餐食一百多萬份,品種多達兩千餘款。目前該企業已在廣東全省建立五大生產基地。

 今年五十八歲的白金梁精力充沛,談起幾落幾起的坎坷創業路,略顯動容。

 「我是阿里山下出生的農家子弟,十三歲就去台北打工,從洗碗工做起。我特別喜歡做菜,一有閑暇就鑽研到裡面,慢慢跟著老外學會了做西餐。後來又跟著中餐師傅學做中餐。」白金梁說。

 當學徒的時候,白金梁有一天坐公共汽車經過台北車站,看到一家剛開業的麥當勞餐廳門口排著長龍,而附近原本生意很好的本地炸雞店卻門可羅雀。好奇心驅使他去尋找原因。他內心自此萌生將中餐標準化的種子。

 「我幹這一行已經四十五年了,雖然四落五起,但對餐飲業的熱愛始終不變,一直追求中餐標準化的夢想。」白金梁說。

 從台灣到大陸,他開過餐廳,賣過鐵板燒,辦過菜肴加工廠。為掌握食材供應,他還到內蒙古養過牛。雖然最後都失敗了,但他沒有氣餒。

 「很多人都勸我說,中餐標準化太難,但我偏偏不信邪。」他邊開餐廳,邊開工廠,生產標準化料理包賣到全國各地的咖啡廳,事業一度有聲有色,但最終還是由於環境的變化而破產。

 接下來的創業,白金梁決定改變思路,開了一家中式快餐店,用自己生產的中餐料理包來製做中式快餐。這一模式迅速在全國鋪開,也引來不少模仿者。他們紛紛從白金梁這邊拿貨,白金梁也成了這些連鎖快餐店的供應商。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白金梁的企業早已走上正軌,事業蒸蒸日上。

 談到中餐標準化的秘訣,他坦言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研究一個菜,要從食材開始,用最優良的食材,炒成一鍋精美的菜肴後還要慢慢放大,同樣一個菜品,小鍋、中鍋、大鍋炒出來的味道很可能會不一樣。這其中的秘密,我花了幾十年功夫去研究。」白金梁認為,機會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他的成功,不僅在於多次創業的經驗纍積,更在於自己幾十年來潛心研究中餐標準化的技術沉澱,也在於有一支忠誠的創業團隊。

 在大陸創業發展三十多年,白金梁認為,祖國大陸越來越強大,對人民的支持也越來越有力,台灣同胞也同樣受益。在大陸做生意,雖然競爭激烈,但這裡有人口紅利,體量大,成功概率也大,他看好企業在大陸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