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農稱橫琴粵澳深合區與澳取長補短 藉澳融資便利支持實體經濟

 【專訪】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澳門應是相互發揮優勢、取長補短地發展。澳門作為一個人民幣離岸市場、自由港及單獨的關稅區,要做好債券市場的發展,希望透過融資渠道(為市場)提供便利,支持實體經濟。

 政府昨日繼續舉辦媒體介紹會,介紹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中經濟財政範疇的工作,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出席。

 李偉農指出,土地空間有限和「一業獨大」,一直是窒礙澳門發展的主要因素。總體方案為澳門居民安居樂業和經濟多元發展增加了三倍多的土地,賦予了多項針對性的重大政策,提供了對接境內外更廣闊市場的發展空間,將是澳門未來新一波飛躍發展的歷史機遇。

 李偉農強調,總體方案共六篇二十九條內容,以一個「新」字貫穿。通過構建新產業、新家園、新體系、新體制,把澳門自由港、單獨關稅區、資金自由進出、開放的營商環境優勢,緊緊扣住粵港澳大灣區龐大的內需市場、完整的產業鏈條、高速發展的基礎設施,以及不斷創新的制度潛力和政策空間。

 他表示,藉著與澳門只有一水一橋之隔的橫琴,為澳人宜居宜業,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新動力,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作出重大部署。

 總體方案的重要意義,李司長指出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總體方案緊緊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主線,聚焦產業多元發展的主攻方向,創設嶄新的、具吸引力的、對標國際的投資新環境。

 總體方案為澳門居民更好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合作區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讓澳門居民在合作區享有趨同於澳門的宜居宜業生活環境。

 總體方案是國家支持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的長遠之策,支持琴澳一體化建設,支持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總體方案在本地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造投資機遇、澳人創業就業及宜居等方面,為澳門的長遠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在投資機遇方面,總體方案涵蓋一系列配套措施,務求達致對接澳門、聯通國際:

 一、發展四大新產業

 (1)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推動合作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點,合作區將大力發展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

 (2)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對在澳門審批和註冊、在合作區生產的中醫藥產品、食品和保健品,允許使用「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或「澳門設計」標誌;以及研究對澳門研製符合規定的新藥實施優先審評審批。

 (3)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在高水平建設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支持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的同時,未來亦將加強對橫琴周邊的海島資源開發利用。支持粵澳兩地研究舉辦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暨世界灣區論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展會平台,為會展相關人員提供多次自由往返的出入境便利。

 (4)現代金融產業─支持在合作區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以及支持合作區降低澳資金融機構設立銀行、保險機構准入門檻。

 二、完善企業所得稅優惠

 (1)對合作區符合條件的產業企業減按百分之十五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將有利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產業全部納入政策範圍。

 (2)對企業符合條件的資本性支出,允許在支出發生當期作一次性稅前扣除或加速折舊和攤銷。

 三、促進境內外人才集聚

 對在合作區工作的境內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負超過百分之十五的部份予以免徵。

 四、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免徵關稅

 (1)「一線」放開方面,研究調整橫琴不予免(保)稅貨物清單政策,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不予免(保)稅的貨物及物品外,其他貨物及物品免(保)稅進入。

 (2)「二線」管住方面,對合作區內企業生產的不含進口料件或者含進口料件在合作區加工增值達到或超過百分之三十的貨物,經『二線』進入內地免徵進口關稅。

 (3)創新跨境金融管理:在合作區內探索跨境資本自由流動和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在跨境融資領域,探索建立新的外債管理體制。

 (4)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場准入制度:實施市場准入承諾即入制,嚴格落實「非禁即入」,以「事中事後監管」代替「事前審批」的制度。

 吸引澳人發展及就業方面,重點方向在於吸引澳門居民就業創業,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對在合作區工作的澳門居民,其個人所得稅負超過澳門稅負的部份予以免徵。

 2.推動在合作區創新創業的澳門青年,同步享受粵澳兩地的扶持政策。

 粵澳雙方未來會根據需要組建開發投資公司,配合執委會做好合作區開發建設。李偉農表示,當中具體的工作,包括雙方出資的比例及形式仍待討論,但他強調,所有公共開支要符合公共利益,須以澳人福祉為前題,深度合作區尤其需要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和民生發展,所有開支透過現有制度嚴格監管。

 李偉農並表示,現時已有機制處理跨境資金進出,未來個人境內外資金、境內外機構資金進出方面亦需要細化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