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婚俗改革初見成效 倡導簡約適度 拒絕鋪張浪費

 【中新社廣州八月十四日電】(蔡敏婕 葉金鑫)八月十四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廣東省迎來婚姻登記「小高峰」。截至當天十七時,廣東省共有三千零二十七對新人辦理結婚登記手續。

 在做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提下,當天,廣州市荔灣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通過佈置牡丹、比翼鳥等寓意吉祥美好的3D圖像營造溫馨氛圍,並在戶外設置文明婚俗的宣傳點,倡議婚事新辦,拒絕鋪張浪費,樹立良好家風;廣州市越秀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整合臨近公園獨特環境優勢,加推具有海外風情的戶外頒證平台;廣州市從化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打造園景和戶外等風格的頒證大廳,設置婚姻文化展示廳、婚姻文化宣傳牆、彩虹同心路等。

 廣州市民陳瑜茜與丈夫當天領證。她表示,婚禮舉辦將一切從簡,簡單宴請家人即可,「踏實過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

 今年四月,中國民政部將廣州市確認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之一。同年五月,廣東省民政廳確定東莞市、珠海市香洲區、汕頭市澄海區、雲浮市雲城區為全省婚俗改革實驗區。上述地區民政部門圍繞婚俗改革試點主題,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婚姻家庭文化,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目前,在各試點地區已初見成效。

 廣州市民政局籌備建設婚姻文化研究院、婚俗文化館、婚慶產業園,一體打造婚俗改革綜合服務平台;整合民政、司法、工青婦等資源,在婚姻登記處成立「家庭驛站」,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婚姻家庭輔導、家事調解和家風家教建設活動;該市各區婚姻登記處設置自助頒證服務區、打造多種風格頒證大廳、建立特邀頒證制度、運用信息化服務技術實現親友團遠程觀禮,促進形成婚俗新風尚。

 東莞市民政局根據新人需求,提供證婚服務,增加新人互換信物、感恩父母、全家合影等環節;在每年中國傳統節日及特殊好日子,組織「幸福專列」活動、慈善婚禮,讓新人感受婚禮的莊嚴與神聖,感受婚姻的擔當與責任。

 珠海市香洲區民政局重視發揮社區教育作用,將喜事新辦簡辦、家風家教建設等內容納入社區居民公約;成立婚姻家庭輔導室,開展心理疏導、糾紛調解等服務。

 僑鄉汕頭市澄海區民政局選取樟林古港、蓮華鎮西浦村等作為婚俗文化建設試點,推動婚俗文化街、文化牆建設,倡導簡約適度婚俗禮儀;創新結合潮汕特色與婚姻文化,將婚姻登記頒證儀式及潮汕本土傳統婚俗引入結婚流程。

 雲浮市雲城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新建成「婚俗文化展示廳」,展廳佈局參照古代拜堂的「禮堂」,裡面陳列了從民國至今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結婚證。據雲城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結婚證都是採用石雕噴畫,展示雲浮「石都文化」的特色。

 除婚俗改革實驗區外,廣東各地採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倡導簡約適度的婚俗禮儀。如深圳市鹽田區婚姻登記處舉辦「百年婚書」展覽,近千份從清末民初,到抗戰、新中國成立,再到新時期的婚書首次亮相鹽田區文化中心,讓民眾從古老珍重的「一紙婚書」裡,重拾「從前慢」的愛情與詩意;汕尾市提倡適度辦婚禮、節儉過日子,力戒惡俗鬧婚,力求婚禮儀式簡樸、氛圍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