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天地)重新認識 安好
廣東話班的學員們說,他們想瞭解澳門,所以我備了一節介紹澳門的課。
政府網站資料齊全,每個堂區圖文並茂清清楚楚,我順着從北到南的順序逐一介紹,考慮到澳門街坊少以堂區記路,所以又補充一些本地的分區法。
本以為自己對澳門半島的認識不淺,頂多氹仔和路環比較陌生,但配上資料,大概不難講好這堂課。無獨有偶,學員們好奇心爆發,問我為甚麼水坑尾叫水坑尾,又問到龍環葡韻旁上的山是甚麼山,熱情地翻出出遊的照片給我看街名。畢生只上過松山的我還是第一次知道澳門有一條「司徒澤雄神父馬路」,只得求助互聯網。
整節課下來,學員們很是歡樂,我卻暗自汗流浹背,羞愧不已。備課期間已經強烈感受到「原來澳門還有這樣的地方」以及「這些街道名稱的由來原來是這樣」,沒想到,自己對澳門的認識還是如此淺薄。爸爸並非澳門出生,在澳門生活僅四十多年,卻喜歡在小城走走逛逛。他常說,老是出外旅行吃吃喝喝,怎不在澳門玩?雖已在澳門扎根,但他還是常用一個外來者的目光看這個城市,時常好奇、熱衷瞭解。廣東話班的學員們也是一樣,所以提出很多我因為習以為常而忘記思觀察思考的事情。除了重新認識一群外僱人士,上這堂廣東話課還讓我重新認識了澳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