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碧琪質詢政府 會否考慮設「就業發展基金」

 【特訊】立法會議員宋碧琪七月二日提出書面質詢,全文如下:

 受疫情影響,澳門經濟環境出現了較大的波動,進一步影響了本澳的就業空間。雖然,特區政府在近一年多積極採取措施穩定就業大局,尤其在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下,推出帶津培訓,並且在一些大企業的就業保障下,澳門的就業基本盤得到了暫時穩定。然而,隨著疫情的急劇變化及常態化發展,本澳的經濟環境仍復甦無期,不少的企業面對風險挑戰的能力也逐漸下降,有個別企業已不能承受長時間的虧損,逼不得已要開始減人手以保生存。為此,本澳的就業空間已隨經濟大環境的轉變越趨弱小,就業的不穩定性已開始呈現苗頭,有關部門公佈今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一,較去年第四季度有所升幅。特區政府有必要盡快重新審視現時的就業空間環境面及經濟發展調整面。

 而在內部經濟調整期內,市場發展空間不斷緊縮,特區政府更要加快外部經濟循環,特別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本澳增加不少發展空間,政府應加快對接灣區資源優勢,加快拓寬市場發展道路,以填補本澳市場資源不足,更大保障就業空間發展。

 為此,她提出以下質詢:

 一、當局雖收緊外僱申請及續期的審批,外僱數量已相對去年減少近五千人。但由於市場疲弱,投資量緊縮,職位只有減並無增,導致本地居民的就業空間大幅縮小。而現時灣區城市經濟復甦快,市場發展空間大,特區政府將如何加快對接灣區發展市場?尤其會否考慮設立「就業發展基金」,對進入灣區工作的澳門居民派發「就業津貼」,並劃定一定的資格,對在灣區薪金較低等情況人士進行相應補貼,以更大保障澳門居民的就業發展?

 二、澳門已在經濟結構的調整期,再加上疫情的疊加影響,而特區政府過往所採取的積極財政政策作用也再減弱,為此有必要採取新措施以加快內部經濟發展的轉化,以開發更多的創業就業空間,特別要參考周邊地區的一些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如「夜間經濟」及「直播經濟」等。特區政府會否在原來的「美食節」、「塔石藝墟」文創集市等活動基礎上,劃出固定的廣場空間以打造成夜市美食、文創市集等夜間經濟新版塊呢?在特區政府推動下,澳門亦開始有直播賣貨新嘗試,但始終發展較慢,未來特區政府將如何加強推動,會否透過與內地的合作,進一步提升本澳「直播經濟」的質與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