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漫話)《生死決》的深刻對話  令狐昭

程小東導演處女作《生死決》(1983)的創意或許不及徐克的《蝶變》(1979)、桂治洪的《萬人斬》(1980)和譚家明的《名劍》(1980),但其凌厲壯觀的動作設計,影響力不容小覷。終極之戰,出自少林的中原劍聖步青雲(劉松仁飾)和柳生一族新陰派傳人宮本一郎(徐少強飾)決戰懸崖之上,兩敗俱傷前,驚濤駭浪,景峻劍險,氣魄宏大不下於《笑傲江湖》三部曲。

《生死決》以中日比武為題,跟此前由劉家輝主演的《中華丈夫》(1978)和後來由李連杰擔綱的《精武英雄》(1994)的相同之處,是讓公平的決鬥凌駕於反智的狹隘民族主義。無奈《生死決》的兩國負責人都是反派人物,致使君子之戰淪為政治陰謀和權力遊戲的幌子。《中華丈夫》強調中日文化相去甚遠,但一致認同「武術和武功的修養」為天下最高武功。《生死決》亦非只顧武刀弄劍,決戰前夕,兩大高手沒有論劍反而論花。中原代表步青雲認為梅花骨幹雖小,但本質高雅而且經得起風雪霜寒,正好代表了中原人士的修養和氣節;而東瀛代表宮本一郎表示,櫻花生命雖然短促,只要世人能學它,把最燦爛的時刻留在心中,那就不枉此生了。

兩個光明磊落、具俠義之風的絕世高手惺惺相惜,相見恨晚。之後宮本一郎聯手步青雲對付金田八(高雄飾)和旗下的伊賀派忍者,不讓奸人陰謀得逞,氣節如同《精武英雄》裏不屈服於皇軍軍國主義的兩名日本高手。雖說宮本一郎目的明確,不容許政治勢力左右公平較量,畢竟為了一決雌雄而不惜以性命相搏,是否武士精神的最高體現,有待商榷;相比之下,步青雲宅心仁厚,不願濫殺無辜,修為領悟似乎較高,難怪他對宮本一郎說:「有時候你覺不覺得學武功的人都是很悲哀的?學得不好的人,隨時隨地都會招致殺身之禍;學得好的人,不是想挑戰更高的好手,就是會成為眾矢之的,永無寧日。」

這種價值觀的分歧同時體現於片初兩位少林高僧的深刻對話。在論及弟子步青雲出戰一事時,崇文的師伯認為:「有時候機會並不能夠表示甚麼?反過來說比武亦不是解決事情的唯一辦法」,而崇武的師叔(楊澤霖飾)則持反對立場:「在江湖上比武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