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將毀滅於自己所熱愛的事物。」
——題記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正如狄更斯所說的一樣,我們身處於這個時代,享受著這個時代所帶來的一切便利;我們沉迷於這個時代,囿於這個時代的一切誘惑。
當快手、抖音等此類軟件悄然興起,娛樂已成為廣大人民所熱愛的事情;當人們開始享受眾人圍觀,譁眾取寵已成為標榜;當全民習慣此類之風,一種全民娛樂化的趨勢已日漸呈現。人們享受著它們所帶來的感官享受,沉迷於其中,不能自拔。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多少青年正毀於此?當愚昧成為主流,清醒就是受罪,又有多少青年被「拉」下水?有人戲言,「南抖北快禍害一代」,說是戲言,倒不如說讓我們看到當今之風。
在資本與消費的驅動下,萬物皆可娛樂化,精神與內涵日益不值一提,淺俗與庸媚反而橫行氾濫。以傳遞頑強拼搏、勇於挑戰的競技精神為名的「虐星」綜藝,萬人追捧此類綜藝只因節目中,明星的光環被摘去,他們於萬里高空中雙腿發抖,在急速跑跳後無力癱倒,因幽怖恐懼而驚聲尖叫,與舞臺上的華麗表現形成了反差,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更近。可你還記得,霎時間引起全網關注的「演員高以翔錄製綜藝節目時不幸突逝」的消息嗎?我們在每分鐘更新一次的熱搜榜上關注著事態的發展,卻一遍又一遍地迴避著發人深省的嚴肅提問,為何綜藝還在繼續著?為何人們依舊狂熱追看綜藝?為何時間將此話題淹沒了?資訊時代的爆炸,我們長時間被資訊洪流沖刷著,我們習於短時間的注意與獵奇;我們困在冗雜內容製造的焦慮裡;我們陷入找不到興趣所在而產生的空虛感;我們沉溺於視覺刺激與情緒表達,漸漸的,我們在線上衝浪的快感裡迷失了自己。
通過網路,我們進入到虛擬的時空裡,無處不在的、扁平瑣碎的資訊包裹著我們的心靈和視野。張揚個性、表達自我、注重娛樂……年輕線民的這些特質,在網上發揮得淋灕盡致。「秀兒」們運用文字吐槽與表情包玩著各種「梗」,在「哈哈哈」的過程中悄悄實現了某種心照不宣的默契。飯圈女孩的縮寫、B站彈幕的高能預警、遊戲圈的操作術語、同人圈的設定名詞……這些旁人看不懂的圈內「黑話」,不僅將「吃瓜路人」隔絕在外,也是一套「接頭暗號」,我們習慣使用網路用語和表情包,當我們毫不猶豫地按下轉發鍵,背後卻是深度語言的缺席,多少人提筆忘字、言不盡意、胸無點墨;又有多少人忘卻了漢字本身的美妙質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
今天,瞬息萬變的網路世界所生成的「潮流潮語」,生命週期短,表意更加淺白,更加支離破碎。可漢字有著不可估計的力量,它穿越漫漫時光,仍給予我們美的感受,激起強烈的共鳴。
我們生活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由於心智容量有限,又疲於應付,我們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加上各平臺「演算法」的推波助瀾,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資訊繭房」裡。認知的局限性和各個圈層的群體極化,不斷地縮小著我們與惡的距離。
美國一名十三歲的少女梅根·梅爾,因不堪忍受網友的惡毒辱駡在家裡自殺身亡,而網友之所以對她網路暴力僅僅是因為一位中年婦女勞麗·德魯以惡作劇的方式無根據地辱駡了她。「一犬吠影,百犬吠聲。」人們言之鑿鑿,只因瞭解得太少。屢見不鮮的網路暴力現象便從言論自由邊際的模糊化開始,再在個體權益被吞噬的悲劇感裡結束。想要遏制它,減少它,既需要每一個個體的自覺自律,也需要相關規制的完善完全。
物欲橫流的今日,娛樂至死是人們趨樂避苦的烏托邦。網路精神填平了眾多傳統意義上的社會溝壑,可浮世喧嚷,濁塵蔽日。人若不能克己行事,持清定之心,勢必早晚都會成為盲心人,行存於世,悲哀度日去渾然不知。娛樂的本身大概是無可厚非,但過度的娛樂便讓我們猶如溫水中的青蛙,麻木,頹廢,事不關己,一笑而過。玩物喪志,「愚樂」致死,當所有的一切在沉迷中黯然消逝,我們終將毀於自己所熱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