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瑞權就住宅層高調高至三米 問可否在公屋及長者公寓試行

 【特訊】立法議員麥瑞權提出書面質詢,全文如下:

 有傳媒報道:「政府現時有地起樓,如今質量比數量重要,推出偉龍項目,希望能夠創造舒適的居住環境。政府近年積極興建不同類型的房屋,包括暫住房和長者公寓等,房屋供應充足,強調『屋會起,只是時間問題』。」

 有市民認為,牛年伊始,希望新一年新氣象,特區政府的施政能夠更接地氣,就正如如今政府推行的公屋項目更加注重質量,為市民創造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實在值得讚揚!然而,有專家學者及市民認為,改善居住環境應盡量利用自然能源,少採用技術手段、多採用設計手段,充份有效利用大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因為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房屋室內要產生空氣對流作用,層高需達三米或以上才有顯著效果,如鄰近香港及內地房屋的層高都規定在二點八米或以上,而澳門房屋的層高一般只有二點七米,明顯落後於周邊地區,故建議政府可前瞻性地試行將公屋及長者公寓的住宅層高由現時二點七米調高至三米,並在建築設計當中融入更多環保元素,例如:採用隔音隔熱物料等,為市民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空間。尤其是長者,因他們對冷熱敏感,又怕噪音滋擾,如果樓底高些及加入隔音隔熱物料,則空氣流動和採光都會好些,就會少開空調達減排節能,又可避免受噪音滋擾,對他們的身體健康會更有幫助。因而政府可否前瞻性地率先在偉龍馬路公共房屋項目,特別是在長者公寓項目先行先試,為長者提供更舒適的生活,以此作為長者的賀年大禮,再逐步擴展至所有公屋項目,從而創造環境,讓市民有機會享受到真正的宜居生活?

 有鑒於此,本人提出如下書面質詢:

 有市民認為,如今政府推行的公屋項目更加注重質量,為市民創造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實在值得讚揚!然而,有專家學者及市民認為,改善居住環境應盡量利用自然能源,少採用技術手段、多採用設計手段,充份有效利用大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因為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房屋室內要產生空氣對流作用,層高需達三米或以上才有顯著效果,如鄰近香港及內地房屋的層高都規定在二點八米或以上,而澳門房屋的層高一般只有二點七米,明顯落後於周邊地區,故建議政府可前瞻性地試行將公屋及長者公寓的住宅層高由現時二點七米調高至三米,並在建築設計當中融入更多環保元素,例如:採用隔音隔熱物料等,為市民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空間。尤其是長者,因他們對冷熱敏感,又怕噪音滋擾,如果樓底高些及加入隔音隔熱物料,則空氣流動和採光都會好些,就會少開空調達減排節能,又可避免受噪音滋擾,對他們的身體健康會更有幫助。因而政府可否前瞻性地率先在偉龍馬路公共房屋項目,特別是在長者公寓項目先行先試,為長者提供更舒適的生活,以此作為長者的賀年大禮,再逐步擴展至所有公屋項目,從而創造環境,讓市民有機會享受到真正的宜居生活?請問行政當局對此有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