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西藏沙化土地治理 田金文
筆者從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二零一六年以來,西藏通過封沙育林、草方格固沙、礫石壓沙、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水土流失治理等綜合防治措施,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十二萬四千公頃。沙化土地整體好轉趨勢持續保持,治理區生態狀況明顯好轉。
西藏地處青藏高原,受地形地貌和水文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嚴重,沙化土地面積居全國第三位,具有類型全、海拔高、氣溫低、高寒乾旱等特點,治理難度大。
為加大沙區生態保護和治理力度,通過科學編制防沙治沙規劃,西藏將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防沙治沙工程作為生態修復和治理的重點工程之一,納入《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綱要》《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林業發展規劃》。二零一六年以來,西藏自治區財政累計安排防沙治沙項目專項資金六千四百五十萬元,並將防沙治沙工作經費納入本級預算,累計安排近四百萬元。
西藏自治區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西藏各類沙化土地面積二千一百五十八萬三千六百公頃,較前期減少三萬五千公頃,年均減少面積七千公頃,縮減速率為千分之零點三二,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顯現。
此外,西藏還對暫不具備治理條件的和因保護生態的需要不宜開發利用的連片沙化土地,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四處,封禁保護面積四十五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