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小憩)先利其器   邱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否先做好配套,對個人發展、地區發展而言,亦作如是觀。澳門特區今天面對疫情衝擊,百業蕭條,社會希冀儘快恢復正常通關,為澳門小城市帶來源源旅客活水,刺激經濟重振。

 這固然是良好願景,以澳門彈丸之地、微型經濟體,只是恢復自由行,便能立竿見影為大家帶來生機。於是,先行推出本地遊,以內需支撐一時的行業生存,以圖等待自由行大軍湧至,最後,是全球疫情受控回復人流流動,促成澳門這個國際旅遊目的地復甦。當然,期間需要有一個過程,循序漸進。

 與此同時,各個舊區,亦摩拳擦掌,希望復甦生機能帶動社區經濟發展,可謂人同此心。然而,從另一角度看,過去我們所指的舊區自身條件制約,在半年疫情肆虐下,是否能夠補足短板,令到舊區具備較佳條件接待旅客走訪,如交通配套、空間布局、漫遊路線指示,以至在完美營商環境方面,能否令投資、經營者有所支撐保障?

 諸如,舊區歷來面對供電制約,因欠缺切合現代化社會經濟發展的變電房配套,令到區內商民供電受限,當要加大電錶過上現代化、電氣化生活,以至用電力作為經營能源,每每難以實現。又如,內港等沿岸低窪地區長期面對風暴潮、天文潮威脅,水患難以根治,一旦洪水肆虐,投資、經營心血便遭摧毀。可是,內港治水至今仍在「研議」。

 這些條件局限,正是未能先利其器,儘管民間有很多激活舊區生存發展的思維、嘗試,卻又一次次遭到打擊,未見配套有效推進。

 電力公司公布在舊區增建變電房,搜集區內商民加大電錶意願,以期做好規劃,相信是個好開始,將老舊區份配套,透過規劃予以完善,令這些被拋在社會經濟發展大潮之後的社區,重新走上現代化之途。

 澳門在抗疫後要重新上路,也好趁當下時機,完善各種配套,先利其器,為各部分短板補上發展條件,那麼,便能在最短時間內促成整體反彈,引領澳門上發展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