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經濟」在疫情中逆勢飛揚   栗雅婷 宋瑞

 「雲展覽」「雲賽事」「雲會談」……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日前踏「雲」而來。

 只需一台電腦或一部手機,手指輕觸,便可聆聽智能科技領域的大咖論道,領略智能企業的尖端產品。「雲上」生活,如今已成為中國大眾的日常,由此催生的「雲經濟」也在疫情中逆勢飛揚。

 疫情期間,「雲直播」「雲購物」「雲體驗」等新興消費模式吸引不少消費者線上「打卡」。酷狗攜手音樂、餐飲、劇院等機構,推出包括「雲音樂會」「雲健身」「雲餐廳」等320場「雲享樂」直播活動,觀看量達6560萬次,累計觀看時長1370萬分鍾。

 在上個月的「618」購物節,天貓大規模上線「3D購物」,將線下門店搬到手機上。消費者可以像逛商場一樣,在任意貨架前360度查看商品的款式、價格和其他信息,自由搭配沙發、茶几、地毯等家居商品,提前預覽放在家中的效果。

 網聯清算有限公司發佈的數據顯示,6月1日至18日,網聯平台處理資金類跨機構網絡支付交易金額達16.91萬億元,同比增長42%;部分短視頻平台的「直播帶貨」交易量和交易金額,分別同比增長280%和343%。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催化了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加速運用,最近火起來的全民『直播帶貨』又開始顛覆傳統的渠道銷售模式,成為『雲經濟』帶動節奏的排頭兵。」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主題峰會上說。

 架起手機支架,打開補光燈,設置好背景音樂……天津市河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巧妹紅妝繩藝」代表性傳承人呂敏與直播平台裡的百餘位粉絲開始互動。疫情期間,她十指聯動,上下翻飛,將紅線相互交織,一根根紅繩繫上「雲端」。

 「疫情影響了線下銷量,但通過直播,線上的訂單受影響不大,我還一直在利用直播學習『充電』,傳播中國結文化,將新花樣融入未來的作品中。」呂敏說。

 在天津河鄰巷夜市,38歲的炸雞店老闆張寧每週六都會與線上美食博主合作直播3個多小時。「周圍商戶都開始做直播,我們也不能『落伍』,不少顧客看到直播後來我們店裡『打卡』,直播客流帶動效果非常明顯。」張寧說。

 全國企業信用查詢系統「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3月以後直播相關企業月註冊量屢創新高,5月份直播相關企業註冊量達2877家,較2019年同期上升684%。

 此外,「雲經濟」也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農產品搭載著流量的快車,從田間地頭走向全國。

 在天津市河西區對口幫扶地區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農民主播杜小斌面前是一部手機,身後是成片的果園。他拿著當地特產蘋果,開始了3個多小時的直播,其間訂單量一路上漲。

 「每到蘋果成熟的季節,我從早上9點直播到晚上8點,通過直播的方式,2019年我銷售了20多萬斤蘋果,是過去線上年銷量的2倍。」杜小斌所在的莊浪縣擁有電商企業51家,各類網店692家,手機微店和快手、抖音等直播網店810多家。2019年全縣通過農村電商完成扶貧銷售1640.3萬元。

 近期,天津舉辦「雲簽約」活動助力消費扶貧。活動吸引了218家企業及社會組織參加,以「屏對屏」方式在線簽署協議204個,簽約合作及採購金額15.25億元,助力對口幫扶地區和合作地區解決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確保疫情期間消費扶貧「不斷線」。

 騰訊集團首席運營官任宇昕表示,經過這次疫情,每個產業都或多或少開啟了數字化進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應用讓中國經濟在疫情面前變得更有韌性。◇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