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生命所需,沒有睡眠,大腦細胞就會在疲憊中死亡,肌肉、骨骼也會在強直狀態下斷裂,呼吸、心跳隨即戛然而止。但有不少現代人卻備受失眠困擾,躺在床上數綿羊、翻來覆去也睡不著,嚴重透支身體健康。而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種,若從中醫角度看,有可能是心事太多。
據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其著作《備急千金要方》第二十七卷中便說到:「坐臥不寧,先臥心,後臥眼。」古籍《睡訣銘》也有記載:「睡側而屈,覺正而伸,早晚以時,先睡心,後睡眼。」這些都在強調一個道理,那就是睡前保健的重點是調攝心神,即精神要先靜下來。躺在床上,讓自己的情緒徹底平靜,丟掉一切繁雜思緒,甚麼都不想。
因此,掌握正確的睡眠方法對提高睡眠品質十分重要,古人的經驗亦值得現代人認真汲取。另外,睡覺時環境、睡姿等可以自我調節的因素也會對睡眠產生影響,所以平時一定要到下列四點。
1.睡前三小時做點運動。有研究發現,睡前三小時進行適當運動,有利於達到最佳的促眠效果和提高睡眠品質。這是因為人的睡眠過程與體溫的週期性變化有關,睡眠品質的好壞與體溫的峰值有直接聯繫:體溫峰值越高,睡眠品質越差。在距離睡前較遠的時段做些運動可以提高體溫峰值,睡前又剛好把它降下來,所以人就能很快入睡。
2.睡覺前營造氣氛。準備睡覺前,必須停止一切可能對大腦產生強烈刺激的活動,如看書報、看電視和娛樂活動等,換上柔軟、寬鬆的睡衣,用熱水泡腳十五分鐘。上床後要關掉燈,放鬆身心,使機體漸漸進入睡眠狀態。
3.右側臥。睡姿最好是右側臥,兩腳微曲,以便於胃中食物向腸內排出,也更有利於腸胃的消化。古諺語中說的「臥如弓」,指的就是這種睡姿。仰臥時不要將手放置在胸部,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左側臥位不好,是因為它會造成心尖部左移而受到胸壁的壓迫,引發多夢。俯臥最不可取,因為它不僅會壓迫心臟和肺臟,還會影響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
4.枕六至九釐米高的枕頭。睡眠的好壞與枕頭也有一定關係,故民諺有「長壽三寸,無憂四寸」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想長壽,要經常枕三寸(九釐米)高的枕頭;要想睡得舒服,要經常枕四寸(十二釐米)高的枕頭。也有實驗證明,枕六至九釐米高的枕頭睡眠時,腦電圖最早出現平穩的休息波形,表示大腦順利進入平穩的睡眠狀態,獲得的睡眠品質也最高。也就是說,六至九釐米高的枕頭是比較合理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