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厚愛繫濠江 定向領航展新篇 ——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澳門發展紀實

 【新華社北京十二月十七日電】(新華社記者 趙博 郭鑫 石龍洪 于嘉)今年十二月二十日是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紀念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一行將於十二月十八日抵澳,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並視察澳門特別行政區。

 灼灼蓮花瑞,熠熠生光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情係濠江,堅定不移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始終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積極作為,全力支持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澳門保持繁榮穩定指明了清晰方向、提供了不竭動力。

 在中央春風化雨般的關懷指引下,澳門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團結奮鬥,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定維護憲法和基本法權威,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傳承愛國愛澳核心價值,促進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穩定和諧,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中央高度重視澳門的繁榮穩定」

 從空中俯瞰,澳門半島猶如一朵蓮花,綻放在祖國的南海之濱。這座僅有三十多平方公里土地、六十多萬人口的城市,始終是黨中央情之所繫、心之所牽。

 二0一二年十二月,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中南海會見來京述職的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充滿信心,也堅信澳門各項事業一定會發展得更好。」

 歲月荏苒。無論是視察走訪,還是會見特區政府官員及各界人士,無論是在黨和國家重要會議上發表講話,還是百忙之中同澳門市民書信交流,習近平總書記時刻關注小城裡的「喜和樂」,多次為年輕的特別行政區指點迷津、指引航程。

 「抓住機遇、乘勢而為,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拓展發展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可持續發展」「堅持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堅持依法有效施政,把澳門建設得更美、更好、更繁榮」……恰如習近平主席二0一五年會見來京述職的崔世安時所說:「中央高度重視澳門的繁榮穩定。」

 殷殷期許催奮進。

 為推動澳門由博彩走向多元,實現永續發展,中央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加快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支持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加快發展休閒旅遊、會展商務、中醫藥、教育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然而,澳門發展的最大困難在於地域有限、空間狹窄。

 二0一四年十二月,習近平主席出席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慶典,在會見行政長官崔世安時宣佈,中央將啟動明確澳門習慣水域管理範圍的相關工作。一年後,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草案)》。澳門可依法管理八十五平方公里水域,相關陸界得以明晰,區域面積擴展數倍,由此開啟向海而興的歷史新頁。

 二0一八年十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與澳門一水之隔的珠海,宣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座「跨海長虹」凝結了中國交通建設工程技術的頂尖成果,更豐富了「一國兩制」框架下一系列制度創新與實踐。進入「大橋時代」,澳門車暢人旺,內引外聯更為便利,切實助益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同年十一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訪問團時,就青年發展問題指出,要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台、多搭梯,幫助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創造有利於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

 即使出訪海外或外事會見,習近平主席也不忘為澳門充當「超級介紹人」。二0一八年十二月,習近平主席對葡萄牙進行國事訪問時強調了澳門在推進中國與葡語國家交流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特殊地位與作用。今年四月,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同葡萄牙總統舉行會談時再次表示:「澳門已經成為中葡長期友好合作的橋樑。」

 「一帶一路」建設、「十三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精準規劃和悉心指引下,澳門不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宏偉藍圖,事業空間充份拓展,發展天地愈加廣闊,生動詮釋了「只要路子對、政策好、身段靈、人心齊,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戲」。

 諄諄勉勵暖人心。

 在澳門這枝「盛世蓮花」的莖葉之間,流淌著一種代代相承、永不停息的基因,這便是愛國愛澳核心價值。二0一八年至今,習近平主席三次同澳門市民通信,每封信都寄託著黨和國家對澳門社會發揚愛國愛澳優良傳統的殷切期許。

 習近平主席在給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的回信裡,鼓勵澳門高校培養更多愛國愛澳人才,創造更多科技成果;在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回信裡,勉勵小朋友們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健康成長,長大後為建設澳門、振興中華多作貢獻;在給澳門街坊總會頤駿中心長者義工組的回信裡,希望老人們多向澳門青年講一講回歸前後的故事,把愛國愛澳精神傳承好。

 尺素傳情。「習主席的回信基本涵蓋了所有年齡階層的澳門居民,體現了心繫澳門、關心民生的領袖情懷,是澳門特區的巨大榮譽。」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說。

 令澳門社會更加難忘的是,二0一七年八月,超強颱風「天鴿」來襲,風雨肆虐、滿目狼藉。在習近平主席的親自關懷下,經澳門特區政府請求和中央政府批准,解放軍駐澳門部隊投入救災。近千名官兵夜以繼日的清理工作讓澳門街頭面貌一新。

 三個月後,十五萬餘名澳門市民共同完成的十七本精美簽名冊送到氹仔營區。這些簽名冊寫滿了對「最可愛的人」的感謝與祝福,溫暖美好的話語也正反映出澳門同胞背靠祖國的安心與自豪。

 「『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心繫港澳同胞,對「一國兩制」方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黨的十九大將「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納入國家「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圖偉業之中,為「一國兩制」實踐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

 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

 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一國兩制』的提出首先是為了實現和維護國家統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把維護中央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

 澳門各界牢記習近平主席的囑託,牢牢把握「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這一核心要素,開創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新局面。

 ──憲法和基本法權威在澳門得到堅定維護,行政主導體制運行順暢,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方面樹立榜樣。

 澳門從二0一五年起連續多年開展國家憲法日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社會推動形成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良好氛圍。早在二00九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就制定了《維護國家安全法》,在兩個特區中率先落實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憲制責任。二0一六年澳門未雨綢繆,主動修訂立法會選舉制度,增加「防獨」條款。二0一八年,澳門設立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

 ──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數據顯示,澳門本地生產總值(GDP)從回歸之初的五百一十九億澳門元(下同)增加到二0一八年的四千四百四十七億元;二0一八年底,累計財政盈餘達到五千零五十六億元,外匯儲備為一千六百卅六億元,較一九九九年分別增長一百九十三倍和六點二倍,大大增強了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物價保持穩定;本地居民充份就業,失業率從回歸之初的百分之六點三下降到二0一八年的百分之一點八。

 ──社會和諧包容,愛國愛澳始終是社會主流價值。

 澳門的大、中、小學實現了升掛國旗全覆蓋,並開展經常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二0一六年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出「千人計劃」,至今已組織超過三千名青少年到內地學習交流,進一步增強了愛國意識。回歸之初,澳門特別行政區就制定了《國旗、國徽及國歌的使用及保護》法律,並因應國歌法出台,於二0一九年一月修改原有法律,讓國旗、國徽和國歌的權威更深入人心。

 「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今年九月,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新當選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賀一誠時說。習近平主席稱讚澳門「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對澳門回歸以來各方面成就給予充份肯定和高度評價。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經過風雨洗禮,「一國兩制」這棵常青之樹已紮根於澳門這塊沃土,枝繁葉茂、茁壯成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一國兩制』,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總結概括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並從制度層面特別是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實行管治的層面,對推進「一國兩制」實踐作出系統的制度設計和工作部署。

 「儘管在未來『一國兩制』的實踐過程中還會不斷碰到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但有了成功實踐積累的雄厚基礎和豐富經驗,無論是中央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還是澳門社會各界人士,在應對和處理時都將更加自信。澳門同胞一定能不斷續寫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新篇章。」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曉明說。

 「澳門的命運始終與祖國內地緊密相連」

 對於澳門來說,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是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也是澳門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的客觀要求。澳門好,祖國好;祖國好,澳門會更好,也早已成為澳門社會公認的事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支持下,中央充份考慮澳門的地位作用,在謀劃推進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時鼓勵澳門主動參與、積極融入,為澳門發展創造了更廣闊平台,為澳門保持繁榮穩定提供了更堅強後盾。

 「澳門的命運始終與祖國內地緊密相連。在祖國內地發展進程中,澳門將繼續與祖國內地同進步、共發展。」二0一三年十二月,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來京述職的行政長官崔世安時說。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二0一五年三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廿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對外發佈,明確提出發揮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二0一六年三月,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發佈,專章闡釋支持港澳發展的重大舉措: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積極發展會展商貿等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二0一七年十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二0一九年二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澳門被納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與香港、廣州、深圳並列成為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在區域協作與國家發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相繼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為澳門發展勾畫出新願景,指引了新征程。「澳門要實現更好更大的發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必然的選擇。」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主任傅自應說。

 方向既明,幹勁倍增。

 這些年來,澳門各界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視為破解自身難題、探索發展新路的最大機遇所在,努力結合「國家所需,澳門所長」和「澳門所需,國家所長」,充份用好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惠澳政策措施,為澳門發展拓展新空間、注入新動力。

 二0一六年九月,澳門特別行政區首個五年發展規劃正式頒佈,有效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目前,年平均完成率達九成左右,取得階段性成果;「一個中心」「一個平台」建設躍馬揚鞭:

 ──每年吸引入境旅客三千多萬人次,初顯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遊之者忘倦的「詩意棲息地」獨特魅力;

 ──連續承辦五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發揮了作為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獨特作用;

 ──發行「一帶一路」主題債券、加入「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機制……一個個實打實的項目紛紛落地。

 千年潮未落,風起再揚帆。

 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的重大謀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也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決策。

 二0一八年十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下首個落地項目──珠海橫琴新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總書記指出,橫琴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要加強政策扶持,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產業,促進澳門經濟發展更具活力。

 真誠的關心、殷切的期許,化為諸多方面的政策措施。科技部批准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澳門設立,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作為首個在港澳地區落戶的國家備案眾創空間順利揭牌;教育部支持澳門與內地高校共建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實施管轄;珠澳口岸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型查驗模式,粵澳新通道等大型跨境基建項目進展順利。

 一個多月前,在北京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上再傳佳音。中央研究推出一批政策措施,有利於進一步便利澳門廣大居民融入大灣區就業、就學和居住,加強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通,支持專業界別在大灣區發展。

 藍圖路徑已經繪就,前進號角正在奏響,遠大夢想風帆高揚。

 站在回歸二十周年的歷史節點上,澳門發展將進入新階段、邁向新征程。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澳門定能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發展機遇,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把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不斷向縱深推進。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招待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民族復興的時間坐標上眺望未來。總書記說:「有祖國的全力支持,有廣大愛國愛港愛澳同胞的共同努力,香港、澳門一定能與祖國內地同發展共進步、明天一定會更好!」

 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澳門同胞必將與全國人民一道,共擔復興重任,共享偉大榮光,共同書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華彩篇章!(參與埰寫記者:劉歡 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