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傳真)旅行Couchsurfing初體驗   坦言

曾聽聞有種旅行是「免費住宿認識朋友」,不過當時沒有太大興趣去瞭解詳情,誰料在最近的旅行途中,就親身體驗了這種旅行方式,其後才醒起這個詞也曾經出現過在腦海裏──Couchsurfing(中文譯作「沙發旅行」)。簡單來說,Couchsurfing就是一個網上平臺,讓旅人可以在旅行過程中尋找指定地方的Host (東道主),Host則負責提供住宿給旅人,並帶領他們認識當地文化,不過俗語說: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當然無,所以旅人也會與Host分享他們在旅行的所見所聞,訴說各自的故事。Host的帶領沒有一定限制,因Host與旅人的互動而異。早前在荷蘭的羊角村遇到一位法國女孩Laura,聊天期間她向我介紹了Couchsurfing這個平臺,在她旅行兩個多月間,每到一個地方都嘗試找Host,至今已結識了八位,她分享,有一位Host帶她一起去練瑜珈、玩拳擊,也有一位Host早上不太有時間理會她,直到夜晚才有時間聊天。

出於好奇,於是在羊角村的下一站目的地,這位女孩邀請我一同和她尋找Host作客,因此我便初嘗了Couchsufing。那位Host是一位大忙人,所以我們到達時,是由她的兒子先接待,接近晚上十時,Host才回家並與我們聊天,她是三間弱能人士學校的校長,向我們說了很多在荷蘭弱能人士的情況,她的工作內容,每天所遇到的挑戰與煩惱等,一聊就聊了一個多小時;當時我覺得也許這種Couchsurfing可以讓Host找到傾訴對象,但法國女孩告訴我,她與過往的Host的對話也是這樣長的,所以這是一個好機會真正去瞭解當地人的生活及民生狀況,這種文化交流和貼地的溝通,是在旅遊書或互聯網上無法得到的。

當然,也無可避免會有些人會利用這個平臺來結識異性,因為雙方從未見過面,所以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作為Host及旅人都需要自我介紹,雙方根據平臺上的個人簡介、興趣及經歷來匹配;在彼此結識以後,可以互相寫下推薦的訊息,讓日後大家在尋找Host或旅人時有所參考。經歷過第一次的Couchsurfing之後,我便在阿姆斯特丹找了另一位Host,這位Host向我推薦了很多當地的「Secret  Bar」 (較隱蔽的酒吧),也分享了很多阿姆斯特丹的環境變化及城市等小故事。

在經歷兩次與Host 「實戰」交流,再瀏覽Couchsurfing平臺上的Host簡介,便會發覺,願意成為Host的,都不會覺得是免費提供「旅館」給別人住,反而是覺得即便自己不是在旅行,也可以透過host別人來認識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旅人,又可能因為曾經被host過,有很好的回憶,所以也想讓別人感受這種快樂,又或者希望更多人瞭解自己所屬地方。我的第一位Host告訴我,她亦是因為去西班牙旅行時被host過,從而與那位Host成了朋友,現在去西班牙也是住她的家。

雖然比較外向的朋友可能會較容易適應或接受這種平臺,但略有疑慮的朋友也可一試,需注意的是,找Host的時候要找自己覺得合適而又可信的,因為倘若有過一次好的體驗後,便會對這些另類交流的經驗很有興趣。不過,亦不排除找到的Host可能與自己「唔夾」,要有好的體驗,某程度上都要靠運氣。而Couchsurfing這個平臺,確實又為旅人提供了另類的旅行方式和體驗,增添了無法預計的趣味。◇